有分析指債市表現,反映聯儲局與大家對經濟前景及通脹走向看法分歧。儘管從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之聲明,以至主席伯南克之言論,都說經濟未有被樓市放緩拖累(刻意淡化次級按揭信貸問題,是否真的不值一哂?),基調依然穩固,並聲稱經濟將持續溫和增長。
至於通脹,仍然是聯儲局諸公極度關注的環節,從字裏行間已暗示,或不惜犧性經濟也要打擊通脹,不過卻表示通脹將隨經濟放緩而逐漸下降。
過去一、兩星期所公布的數據顯示,經濟確實暫未見出現大亂子,雖然魔鬼在細節中──去年第4季經濟增長向上修訂多0.3個百分點至2.5%,乃由於庫存增加(大多數是汽車,但未知能否不削價賣出去),二手樓銷售反彈皆因價格大幅下調所致。
另外美國新屋銷售,以及耐用品定單數字都不理想,反映樓市需求(價格下跌也吸引不到買家)和製造業疲弱,核心通脹率亦偏離所謂comfortzone的1-2%,但上述數據還未令致決策者感到擔憂。
然而債市人士則另有想法,2至5年期債券孳息經常徘徊在4.5厘水平,較長的10年期亦只不過剛升上4.6厘,30年期報4.8厘,全部低過短期聯邦利率的5.25厘,已可意會到債商對經濟前景不敢過份樂觀,有說不排除經濟會衰退。
還有這利率期貨反映,聯儲局大有機會在今年內減息至4.75厘(估計最快在第3季初),如果不是對經濟前景產生懷疑,又作何解釋?
債市似乎對通脹或惡化不以為然,這又與聯儲局緊張程度存在差異,決策者與「搏殺」者各有不同睇法,究竟是誰對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