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一些朋友近日問起《趙紫陽軟禁中的談話》一書時,對溫家寶在記者會上鄭重否認讀過這本書感到驚訝,也對這本書備感興趣。筆者不敢臆斷溫家寶有沒有讀過這本禁書,但書中有關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對現任總書記胡錦濤、總理溫家寶的評價,頗堪品味。
「缺乏歷史抱負和眼光」
《趙紫陽軟禁中的談話》一書的最新校訂版,近日剛由香港開放出版社出版。作者宗鳳鳴是趙紫陽的同鄉、戰友,記錄的是趙在「六四」事件後被軟禁期間,對民主、法治、人權的反思和自省。由於書稿經趙紫陽審閱,又經鮑彤、李銳等相關人士校訂,是研究趙紫陽及中共政治的寶貴文獻。
書中趙紫陽至少三次評價了胡錦濤、溫家寶。在2003年8月15日的談話中,趙紫陽說:「雖然胡和溫都是好人,但都缺乏理念,缺乏歷史抱負和眼光。」他認為,胡溫同時受制於已形成的利益集團,決定了他們不能進行政治改革。
2003年12月20日,趙紫陽又表示,「胡錦濤是在正統意識形態下培養出來的青年幹部,屬於正統的思想體系」,因此,他「不會在制度上有甚麼改變,也就不可能進行政治改革,只能是搞些作風上的改變而已」。
至2004年10月24日,趙紫陽更尖銳地指出,「他(胡錦濤)是在我們黨正統意識形態所謂馴服工具教育出來的一個青年幹部」,相比之下,「溫家寶的改革意識要好些,溫是在改革開放潮流下發展起來的,但該人謹小慎微,要在尊重黨的一把手的這一傳統下工作,看來,在改革上也不會有大的作為。」
受制正統 難推動改革
趙紫陽三評胡、溫,概括來說,一是肯定他們是好人;二是兩人有所區別;三是他們受制於正統意識形態和既得利益集團,難以推動政治改革。
不過,筆者認為,胡、溫能否在中共十七大前後發起政治改革,關鍵不在於他們原有的意識形態,而在於他們有沒有歷史的使命感、責任感。畢竟,胡耀邦、趙紫陽也是在中共正統意識形態下成長起來的領導人,但他們的開明、民主,曾為政改創造了良機和基礎。但願,胡、溫及其智囊們近期有關政改的談話和文章,不是煙霧彈,而是訊號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