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太空儀器助中俄征火星<br>採土壤揭宇宙進化之謎

理大太空儀器助中俄征火星
採土壤揭宇宙進化之謎

【本報訊】本港參與太空計劃的夢想將進一步落實。由香港理工大學科研人員研發的太空儀器「行星表土準備系統」,將於09年參與俄羅斯的福布斯任務,隨該國太空船遠征火星,並嘗試到其最大的衞星火衞一(Phobos)進行收集土壤任務。能夠將表層土壤磨碎至直徑少於一毫米的系統,將有助人類解開宇宙進化謎團。
隨中俄兩國上月於莫斯科簽訂太空項目合作協議,本港研製的太空儀器得以參與兩國於09年開展的探索火星任務。由理大院士伍士銓、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容啓量領導的科研小組,成功研製出全球最細(淨重230克)、形狀如一包香煙的行星表土準備系統。

俄羅斯20次試驗失敗

在火衞一近乎沒有地心吸力的真空環境中,伍士銓坦言系統的最大功能是將火衞一表層土壤收集及磨碎,再篩出粉末樣本交由登陸艇進行實地分析。他說,俄羅斯過去曾20次嘗試征服火星均功敗垂成,若系統成功取得火衞一的土壤樣本,將是空前的創舉。
外形細小的系統,內裏卻包含過百件零件。容啓量表示,在研製過程中要考慮溫度、揮發度及系統對太空船平衡等因素。系統以不同金屬製造,最難是匹配製造物料及考慮其處於太空特性。系統現正處於最後整合階段,個多月後會送到俄羅斯作進一步改進。

「岩芯取樣器」未竟全功

理大科研人員早在03年,已研發出「岩芯取樣器」,在歐洲太空總署「火星快車」計劃中,隨登陸船「獵犬二號」遠征火星,但登陸船卻在火星表面意外墜毀。科研人員認為,以往累積的寶貴經驗,是行星表土準備系統成功的推動力。

伍士銓(左二)及容啓量(右)領導研發的行星表土準備系統將到火星探索。
陳亮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