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在過去3個月積極參與買賣港股的投資者來說,實有點「日日新鮮」的感覺。雖然以恒指波幅計算,高低位達2300點,與去年第4季的2700點波幅只相距400點,但該季度基本上是處於持續上升狀態,而今年首季卻是相當反覆,因此,要在市場賺錢絕非如去年第4季(甚或去年下半年)般容易。
事實上,從恒生指數來看,3月底收市水平仍較去年底下跌164,同期間H股指數更倒跌7%,因此,第1季投資理論上是面對負回報。不過,不少投資者亦掌握當中的高低位而有豐厚利潤,但卻得來不易,而當中亦反映對波動市況的掌握,以及在挑選個別股份的心得。
至於第2季的情況,筆者認為與第1季有相近似的地方,港股反覆格局未變,但波動性則略較上季收窄,而市場焦點的股份類別亦不盡相同。從外圍因素來看,美國經濟數據及市場對減息的揣測仍主導美股,市場對經濟數據的演繹不同,令美股較波動。美國總統選舉效應將陸續浮現,伊朗及中東局勢問題料不致太惡化,因此,政局對油價及股市的影響只屬短期性因素。但另一方面,為爭取選票,美國將在貿易、滙價等問題上向中國施加更多壓力,增添內地及港股的不明朗因素。
地產股審慎樂觀
中國因素對第2季港股的影響依然重大,宏觀調控政策仍會因應經濟表現而間歇性出現,但與此同時,人大會議所提出的政策大方向於第二季陸續反映出來,各相關部門將逐步落實具體政策,因此,政府投放更多資源於農業、教育及基建等措施,將對相關行業有較大刺激作用。因此,個別工業及出口股仍面對壓力,而農業、基建股份可望較第1季表現為佳。
外圍及中國因素備受關注之餘,本地經濟因素對第2季港股影響性將明顯增加。
美國減息的憧憬有利保持本港消費信心,雖然過去一年,經濟增長及就業市場保持強勁,但換樓及置業人士的信心仍不強,不過,經過一段時間觀望之後,本港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已逐步提高置業人士的興趣,而政府近月批出多幅勾地地皮,且能以高價成交,地產商在推出新盤的行動料將轉積極。一直以來,筆者均認為發展商沒有樓盤推售套現,以及因為缺乏新地皮供應而不積極推售新盤,均是阻礙地產股表現的主因,不少人爭論麵粉、麵包價錢的問題,但筆者卻相信發展商關注的是麵包出售後,能否同時在可預算價格範圍內補充麵粉存貨,這個時差上的風險,令發展商在售樓政策上顯得保守,只要貨如輪轉,地產發展商及地產股才可受惠。因此,筆者對地產股的投資價值亦轉向審慎樂觀。而受惠於本地經濟因素,第2季可轉較看好信和置業(083)、新地(016)、嘉華國際(173)及美聯物業(1200)。
筆者預期第2季恒指在18800點至20600水平上落,因此,候調整入貨仍為主要策略,滙控(005)、東亞銀行(023)亦是趁低吸納之選。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