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海關自05年將「古惑天皇」陳乃明入罪後,打擊非法上載再無建樹。海關於是跟香港大學合作,花25萬元研發新系統,能全天候自動監察網上的點對點(BT)非法上載活動,比傳統人手監察有效10倍。不過,海關卻「作繭自縛」,將調查對象局限於只得一粒種子(Seed,上載人)的上載行為,新系統啓用兩星期,至今仍然「食白果」。
全新的「網線監察系統」可以24小時無人操作下,自動監察網上的非法上載行為,一分鐘之內就能偵測出被監察網站最新出現的上載活動。新系統啓用了兩星期至今,監察了本港20多個大型討論區,合共掃描了30,000多條連結,比以往只靠人手監察數目多出10倍。反互聯網盜版隊高級督察溫慶全昨日表示,現時已在10部電腦裝置了該套新軟件,稍後會擴大規模。
海外發生執法困難
雖然監察的數量大幅增多,但無助海關鎖定任何非法上載的目標人士。海關關長湯顯明在同一個場合解釋,由於現時很多非法上載均是在海外發生,所以執法上有一定困難。不過,溫慶全承認,海關目前決定會否調查一宗上載活動時,主要考慮對方是否在香港上載,及是否只得一粒完整種子(Seed),「如果多過一粒種子,就冇咁容易搵出邊個係上載或下載者,增加咗調查範圍。」結果新系統啓用兩周以來,96%被監察的上載行為,均因為有多於一粒種子而只須個別紀錄在案,另外4%因為是不完整種子或上載地點並非在港而不用調查。
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總裁馮添枝指,業界一直關注海關打擊網上侵權的進度,認為仍有改善空間,「就算多過一粒種子,新系統都可以同時追查得到各個IP地址,關鍵係海關做唔做。政府應盡快完成修改《版權條例》,上載、下載都當作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