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痕瓦爾德(Buchenwald)的白樺樹傷心得沙沙作響,我震顫的心房也在哀痛中枯竭。」納粹德軍二戰時把數以萬計猶太人關在集中營大屠殺,活在死亡陰影下的人們,卻激發出生命之火,創作出無數感動人心的華爾茲、探戈、歌劇和民謠等「死亡之歌」。意大利鋼琴演奏家洛托羅(FrancescoLotoro)花了16年時間,搜羅數千首這些融合了血和淚的樂章,計劃今年9月於羅馬第三大學新圖書館讓公眾聆聽。
倖存者卧病床背誦歌曲
洛托羅由1991年開始搜集「死亡之歌」,至今收集到4,000份手稿、1.3萬卷縮影膠片,另也找到不少信件、繪畫和照片,主要來自捷克的集中營。
捷克作曲家卡雷爾(RudolfKarel)關在集中營時染上痢疾,但仍咬着牙,在廁紙上創作一齣五幕歌劇、一套九重奏。他在1945年3月離世,死前四天還寫下一套激昂的《囚徒進行曲》(Prisoners'March)。
大提琴家瓦爾菲施(AnitaLaskerWalfisch)挺過集中營生活,現居英國,今年81歲的她說:「集中營內有音樂,聽來很荒謬,但我們當年,就是整天沉浸在樂章中。」
「保存這些從未曝光的藝術作品、這些文化遺產……是我作為猶太人的責任。」洛托羅特別感謝倖存者庫利維奇(AleksanderKuliewicz),他逃出集中營後,即使卧病在床也努力背誦700首「死亡之歌」。洛托羅感到肩上的責任有點沉重︰「我要加緊工作,這一代人快要消逝殆盡了,這些音樂也快將永遠消失。」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