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會弄得這樣一個下場?話晒都有宇宙級巨星周潤發壓陣,就算不是挾雷霆萬鈞之勢鋪天蓋地而來,但也不應該只得幾間戲院上映,靜悄悄得接近有點鬼祟。
一齣新電影上映,未接受觀眾及影評人評頭品足之前,先得接受一項更嚴峻的考驗,讓發行商先看試片,發行商包括賣埠代理及戲院揸Fit人,這群電影工業從業員完全可以毋須熱愛電影,他們完全站在在商言商的角度看待電影,當他們覺得一齣電影大有可為時,會盡量撥出戲院上映該片,若覺得無利可圖時,便循例象徵式地撥出旗下若干小放映廳上映該片,甚至有時只放映若干場日場,較好生意的夜場則留給較有招徠的影片上映。
以前未流行一院多廳的電影院時,一間大戲院只上映一齣電影,每天穩定地上映五至七場;今時今日,一間影院有五個放映廳,其中三個廳可能在放映同一齣賣座電影,剩下其餘的小廳讓其他影片瓜分,有時一天撈不到放映一兩場。拍攝一齣電影,未得到觀眾青睞之前,先要得到院商垂青,情形就像馬會也需要夠多的投注站,就算賽事多吸引,總得有投注站接受投注才行。電影的生命在上映的第一個周末便決定生死,票房數字不濟,放映廳數目便會減少,如果先天性得到放映廳的數目不多,任你拍攝的電影多優質,就算優質如《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一樣難逃噩運。
嘆一句,電影越來越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