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魄跟不上來 - 雷競璇

魂魄跟不上來 - 雷競璇

雲達斯﹙WimWenders﹚有一部電影,法文名字叫《Par-del囗LesNuages》,中譯《雲上的日子》,當中一個情節,我至今不忘,而且隨着時間推移,體會愈益深刻。
話說歐洲一位大教授覺得俗累太多,決定到南美洲的高山之巔安靜思考一下,於是帶上書本和生活用品,僱了幾個土人背負,一行徐徐登山。土人動作遲緩,老是落在後面,教授終於不耐煩,申斥了一頓,土人回答:老爺,你走得太快了,我們要等到魂魄跟得上來,才可以再次向前。
所以又想起這情節,是因為上星期的拉丁語課堂上,和一位同學就電話的問題生出一場小辯論。他是學有所成的講師,估計年近四十,對他們一輩來說,流動電話是必備之物,當他知道我沒有用這東西時,顯得錯愕,要探究一下這怎麼可能,譬如因堵車而遲到課堂,或者有急事用短訊通知學生,沒有流動電話便無法應付。我明白這些便利,但我任教大學的時間比他早也比他長,那時流動電話還未出現或者並未普遍,我們運用其他方法。不過,他還是感到不可或缺。
大家都不服氣,我於是問他:如果冷靜思量一下,有了流動電話,是得益大呢?抑或損失大?他不明白有甚麼損失,我認為這東西綁住了我們,安寧的時間平和的心境,再難以獲得,代價非常之大。這位同學顯得又一次錯愕,他最終是否信服,我不清楚。
我認識的朋友當中,自願或者被逼成為電話奴隸的,為數不少。其中一位是公務員,電話長期隨身,近來因為健康不佳,下班後上氣功課,電話要關上,結果上司找他不到,被申斥了一番。
科技急進不饒人,我母親曾受其累。她晚年行動不便,「沙士」期間要住院,家人難以探望,我於是找了具流動電話,讓她有需要時可以聯絡我們;誰知無論怎樣解說,她都不懂得使用,不是程序弄錯,就是摸不到按鈕或者看不清數字,我終於明白,這玩意是為年青人設計,老人與之無緣。我母親只能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她是至終都沒有跟上,享受不到流動電話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