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白飯魚含致癌物質<br>街市超市有售 議員促檢討監察機制

六成白飯魚含致癌物質
街市超市有售 議員促檢討監察機制

【本報訊】白飯魚炒蛋等家常小菜是不少港人至愛,但食物安全中心近日從市面抽取15個白飯魚樣本中,發現9個樣本竟含致癌化學物甲醛,含量介乎每公斤160至620毫克。全港街市都可見甲醛白飯魚蹤影,連吉之島超市也有售。專家指長期進食含甲醛的食物會增加致癌風險。 記者:盧文烈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六成樣本驗出含甲醛,反映問題嚴重,令人憂慮業界在白飯魚使用甲醛的問題存在已久,他促請政府檢討監察輸港食魚的機制。
食物安全中心從市面抽取白飯魚樣本進行化驗,結果顯示,15個樣本中9個含有甲醛,含量由每公斤160至620毫克不等。中心首席醫生莫天娜表示,雖然許多海產在天然情況下會釋出甲醛,但今次驗出的甲醛是在捕獲白飯魚後、運輸或儲存時被人為添加作防腐用途。

漁業界指多來自內地

今次是中心首次在海產驗出非天然甲醛。她說,未知問題白飯魚由本地捕獲或從內地入口,正追查源頭。但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估計,甲醛白飯魚多數來自內地,因本地漁民通常捕獲白飯魚後會即時出售,毋須以防腐劑延長保質期。港九新界海外漁業批發商會理事長許漢民則指,港人愛吃白飯魚,擔心事件影響港人食白飯魚信心。
甲醛白飯魚在港、九、新界九個地方出售,包括粉嶺聯和墟街市、沙田街市、九龍灣啓業邨街市、香港仔街市等,將軍澳東港城吉之島也發現甲醛白飯魚蹤影。食安中心已要求店舖停止售賣。
吉之島發言人說,所售白飯魚主要來自廣東省及魚類統營處,全線分店昨晨已停售白飯魚,市民可憑單退錢及換貨。北角春秧街信用肉食早前售賣的白飯魚也驗出含甲醛,但店主稱已停賣多日。

食物加甲醛防腐違例

莫天娜強調,今次所驗出的甲醛含量,市民在一般食用情況下,不會對健康構成不良影響。她呼籲市民避免選購肉質較韌的白飯魚,因甲醛會令魚肉質變韌。
她續說,將甲醛添加於食物作防腐劑屬違法行為,違例者最高可被判罰5萬元及入獄6個月。若證據充足,政府會提出檢控。
甲醛是工業用化學物。中文大學生化系副教授何永成說,長期食用含甲醛食物,會有致癌風險。甲醛對市民健康亦構成影響,患者會肚痛、大腦中樞神經受損及出現手腳不協調等問題。
食物安全專家委員會主席兼中大文理學院院長關海山指出,甲醛是一種水溶性物質,只要清洗及將白飯魚煮熟,相信不會有很多甲醛殘留。

北角春秧街街市「信用肉食」售賣的白飯魚被驗出含甲醛,店主昨表示已停售多日。 卓永強攝

市面發現有甲醛白飯魚,專家指白飯魚若過份透明,便可能含有甲醛,圖為沒用甲醛的白飯魚,魚身較軟及不透明。

白飯魚為家常小菜,最常用以椒鹽、蒸蛋及煎蛋(圖)方式烹調。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