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已三十多年的父親,曾是電影導演,五十年代初,任大觀製片廠廠長。那時父母離異,我跟着爸爸在片場住。十二、三歲的孩子,在片場化粧間,常見那些在銀幕上專門演敦品勵行、賢良淑德的女星,在那兒大講粗口。不僅是語助詞夠粗,而且意識也淫褻,更不避諱在我這樣的少年面前大講,頗使我那時的小心靈有所震盪。然後又看到明明已婚的男星在化粧間跟女星公開調情,收工後開車一起不知去哪裏。不過,那個年代沒有狗仔隊,而且報紙與娛樂圈的關係特別好,一方要電影廣告,另一方就要藉報紙宣傳,所以娛樂版並沒有影星的負面消息。
我稍長大一點,又聽到一些影圈的前輩說,內地三、四十年代的紅星,越是在銀幕上形象正面,就越是在私生活上亂七八糟。更有人說,正因為私生活多姿多彩,才會對感情有深入體會,並由此而激發出精湛演技。信乎?
不過,表面上與私底下是兩個世界,倒不僅是影圈的現象,我們的寫作界(如果可以稱為「界」的話)也莫不如此。
擅寫武俠小說的金庸、梁羽生,他們在生活中都文質彬彬,一點武功底子都沒有。擅寫愛情小說的張愛玲,還有其他的愛情小說家,現實中的愛情生活卻大多失敗。寫股經、馬經的,若他們自己能靠股、馬賺錢,他們也不用寫了。不是說他們的貼士不準,而是投注常要靠直覺與決心。只有寫食經的蔡瀾,倒是開了食肆。只是多次與他同桌,卻未見他據案大嚼,似乎有點食慾不振。而像我這樣常寫政論者,若去從政,恐怕也會以失敗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