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皇后碼頭變涼亭的背後 - 蘇穎詩

探針:皇后碼頭變涼亭的背後 - 蘇穎詩

政府出了文件,交代皇后碼頭的去向,就是「海照填,碼頭向西移」。
事成的話,皇后碼頭變皇后「涼亭」,自始以後,乘船變乘涼。
團體不接納政府建議,因拆卸重置漠視歷史意義,筆者對過往歷史不算熱衷,反而較着重皇后碼頭的現實意義。
現時大會堂之外愛丁堡廣場的一片空地,每逢星期六日,或者黃道吉日,就是雙雙對對的新人,拍照留念的好地方。不知你有沒有到大會堂觀禮,然後與親友在上址留影?如果皇后碼頭搬過一點,變成皇后「涼亭」以後,車輛在P2路上奔馳疾走,成為新婚照片的布景板,又呼呼的捲起塵埃,不知身穿白紗的新娘,還有沒有雅興在皇后「涼亭」與親友合照?平日下班後在皇后碼頭等候情人的市民、捉圍棋的阿伯,如果不介意皇后「涼亭」塵埃飛揚的話,還是可以如常的享用這個公共空間。
今天皇后碼頭另一個主要功能,就是遊客登上香港漁港標記的Aqualuna(紅色的帆船)。不少旅行團都會安排行程到皇后碼頭,在充滿殖民地建築特色的「皇后碼頭」牌匾下拍下「到此一遊」照片,然後登船遨遊維港。或者這個港人引以為傲的香港標記,將來配襯的並非充滿歷史感的皇后碼頭,而是與古裝電視劇極為相似的道具火車站──新天星碼頭,登船吧!

為填海消滅香港標記

皇后碼頭與天星碼頭,是不是皆「命該如此」?其實天星碼頭一天之內被迅速毀屍滅迹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因為填海。規劃及地政局局長孫明揚也在立法會清楚表明:「只要不妨礙政府的填海工程,就所有方案都可以考慮。」填海,何以如此重要?填海得到的土地,到底有甚麼用途?
根據政府在立法會回答議員質詢回覆,國際金融中心(IFC)以北的土地,即將會興建28層的商業大廈,底層是交通交滙處;新碼頭上蓋,還會多建幾層酒店;天星碼頭的舊址,就是一座橫卧的巨型商場,從此「一個海港,將有兩個海港城」;當然還有政府不斷掛在口邊,疏導交通的P1、P2道路。
當政府填海大計繼續下去的話,我們可以想像,市民從大會堂出來會見到怎樣一番光景?皇后碼頭變皇后「涼亭」,背後一條P2道路,旁邊一座「海港城」。「海港城」左邊就是郵政總局,沿着郵局經過香港站,經過28層高的商廈及交通交滙處,商廈對開的中環碼頭,可以預計的是屏風式設計的酒店,這就是所謂「符合凌駕性公眾測試」的中環新海濱?到底市民沿路走到新碼頭,還有機會看見我們親愛的維港嗎?

「諮詢」實是騎劫共識

難道政府還不明白市民厭倦了地產發展主導、團體厭倦了以「行政吸納」為名,騎劫共識為實的諮詢式民主?政府三番四次運用行政手段「聆聽」市民聲音,可是市民聲音卻往往是點綴諮詢文件、襯托政府開明形象、掩飾架構上橫蠻霸道的政治化妝!負責推銷的官員每每就望天打卦,祈求「符碌」過關,誰都沒有改變政策制訂過程,誰都不需要負責改革。明明迴避不了要求規劃民主化的意識形態之爭,可是卻一次又一次變成名義上「如何平衡經濟發展」的技巧問題,實際半哄半騙,希望蒙混過關的行政技術。香港人求變的心,又豈止是政制上要求盡快普選呢?
蘇穎詩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