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我死去<br>孔子大把敵人

不要讓我死去
孔子大把敵人

1820年,一位日耳曼將軍第一眼看到倫敦購物大街RegentStreet,驚呼「真是個搶東西的好地方!」
我猜,當時他的心情與女人看見LV時相似。

你大概試過以下經歷:
走進商場,想要找一間指定的商舖,在商場中上上落落氹氹轉,走了許多寃枉路才找得到。那時你不禁問:「為甚麼現在的商場都設計得像個迷宮呢?」
朋友是九龍塘某大高級商場的建築師,他回答說:「是刻意這樣的。」
商場的自動電梯,為甚麼不能全都置在同一角落,讓你可以上完一層就立即轉身上第二層呢?為甚麼會有一些店舖堆在某個角落,要你走到別處,找另一條電梯才可到達呢?可能是因為地積限制所致吧,但更多情況下,這是一個增加銷售額的方法。

迷宮心理戰

上期寫了購物狂的特性,今期來寫寫「為甚麼我們會購物」。
我們購物,十居其七(其九不敢說,七就應該有)是因為:在一場心理戰中,我們打輸了。
商場設計到像迷宮,是意圖囤積人流;如果商場有一個清晰易明的結構,身在其中的人就會偏向清醒──做生意的,最怕消費者清醒──如果人人都很清楚自己要買甚麼,買完就走,這下子辦商場的就死得了。迷宮式商場,使人不自覺逗留其中;「滯留」時間越長,消費機會越高。人流也是一個極佳的消費氣氛,同一件貨品,被放在人流旺的商場與沒人行的商場,前者一定會銷量較高──購物是一件使人沒有安全感的行為,因為消費者得付出金錢而同時冒險(怕自己買錯東西),所以人類偏向在被人氣包圍時購物,甚至人買我買。
另外,迷宮商場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讓男性擁有勝利感。為甚麼呢?先來承認兩個性別歧視:
1 女性消費者多享受購物的找尋過程──閒逛,男性消費者則沒此耐性。
2 相比起女性,男性的方向感較強烈。
在以上兩個大前提下,若果一對男女一起逛商場,不耐煩的男性卻能從中得到指引女性方向的優越感,而會較願意逗留。

你在被監視

HMV唱片店會定時轉換唱片擺放的位置,上個月A字頭歌手之唱片,明明是放在左手面的,隔一段時間,A字頭就由右面數起了。有些時裝店也會不時轉換衣服擺放的位置,製造迷宮式新鮮感。
當你漫無目的在街上閒逛時,其實許多人在暗中分析你的行為,引誘你進店消費。當你步進超級市場,往往發現第一區域就是蔬菜部,並非要促銷生果蔬菜哦,而是為了用新鮮的食物、香味、鮮艷奪目的顏色,來刺激閣下的食慾和眼睛,好讓你消費更多。
為甚麼時裝店內的男女服飾不會放在一起呢?就算是小小的店舖,也會將男女服分開擺放。百貨公司亦會將男女服分層,這當然不是為了方便找尋,而是為了讓男女分開走──當有異性同場的時候,購物會變得謹慎,相反,與同性同行,購物通常會偏向隨便,甚至瘋狂。
眼花撩亂是增加消費的靈藥。我曾經認識一位文具生產商,他們每趟推出文具,定必會整套推出,擦膠啦,鉛芯筆啦,筆盒啦,筆刨啦……我問他們世上還有幾多人會買筆刨?他答道:「推出筆刨,是為製造琳瑯滿目的感覺,就算沒有人會買筆刨,我們還是會生產的,因為那個筆刨,間接在幫助筆盒的銷量。」換句話說,生產商會專門設計一些貨物來犧牲,但它們的犧牲很有意義;筆刨,就是為了犧牲小我而存在。

製造不安感

某次到嶺南大學為校內讀書會做講座,我長氣提醒學生們少看一點潮流雜誌;看得越多,不安感越大。潮流是創造消費的最佳工具──好端端一雙波鞋,因為它不再入流,你穿着它感到不安,就去買新的了。越看潮流雜誌,就越不安於自己的衣着、化妝、髮型、身形……總之就是統統都不妥!這對於生意人而言,簡直就是天大喜訊──不妥嗎?來買新的啦!
鏡子也是製造不安感的工具。零售店設計師知道鏡子能讓匆忙的人放慢腳步,使人質疑自己的外貌,於是你打開銀包,彌補自覺的不足。

然後製造安全感

減價製造安全感。星期五報紙特別厚,減價廣告特多。根據統計,抱着執平貨心態去超市的人達九成。許多人認為,若能在減價時入貨,自己就做了聰明人,使人作決定時,得到安全感強心針。
或許你認為自己是聰明人,購物時都很謹慎,不過呢,總有人會捉到你哦!時裝店刻意選址在遠離人流的區域、護膚牌子標榜品牌背後的信仰,都是為了製造革命感、使命感、反合群感,好讓購物者自覺擁有與別不同的品味。
天下無新事,只有新包裝。

哲學vs物慾

不過呢,如果你到茶餐廳喝杯凍檸樂,也清醒到認為回家買罐可樂自己加檸檬比較化算,你的人生,就沒有樂趣了。希臘的柏拉圖和中國的孔子出自迥異的文化背景,兩者不約而同主張人應該除了絕對必需品外,人不應擁有財產和揮霍。柏拉圖和孔子不知道,後來會有是百佳惠康、莎莎卓悅、《Milk》、《東touch》、i.tH&M、Nikeadidas、丸井Parco、IKEAFrancfranc、MicrosoftSteveJobs、SonyMotorola、《Car&Driver》、《Cosmopolitan》、康佳Skyworth,甚至網上購物。
撰文:卓韻芝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六刊出

孔子和柏拉圖主張人應該除了絕對必需品外,不應擁有財產和揮霍。

商場設計到像迷宮,是意圖囤積人流,使人不自覺逗留其中;「滯留」時間越長,消費機會越高。

人流是一個極佳的消費氣氛,同一件貨品被放在人流旺的商場與沒人行的商場,前者一定銷量較高。

超級市場第一區域就是蔬菜部,用新鮮的食物、香味、鮮艷的顏色來刺激閣下的食慾,好讓你消費更多。

潮流雜誌看得越多,不安感越大。越看潮流雜誌,就越不安於自己的衣着。

潮流雜誌看得越多,不安感越大。越看潮流雜誌,就越不安於自己的衣着。

潮流雜誌看得越多,不安感越大。越看潮流雜誌,就越不安於自己的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