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擔心變成放心,還有多少人願意犧牲?回歸10年,投身政壇的商界人士可謂少之又少,數來數去,像是只有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與其黨友。早年由商入政的田北俊慨歎,越來越多商界覺得香港回歸後「nothingtoworryabout」,慷慨解囊出票又出錢,只是一提參政則可免則免,97前商界參政的熱烈盛況再不復見。「後繼無人」可能是往後10年工商界參政的悲涼結局。 記者︰許偉賢
88年起晉身立法局至今,身為萬泰集團主席的田北俊,切身感受商人投身政治的熱度漸見降溫;回歸10年來的安穩,令商界毋須放下身段走入政圈「捱生捱死」。
「商界當時(97前)好驚共產黨,驚中央干預,驚國內社會主義會搞垮香港金融經濟,所以積極參政。」當時一批又一批的商界人士投身政途,就是希望為將來的投資環境買個保障。88年出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的田北俊,便是芸芸商界中的一人,與其他商界盡力確保回歸後工商界仍享有合理保障。
「投資環境好過97」
回歸後「香港一定玩完」的預言沒有實現,「就算上上落落10年,有金融風暴又有沙士,最終地產、股市同投資環境唔差得過97年,仲遠比97年好,商界人士當然喜出望外;唔係怡和就唔會撤完資轉個頭又返嚟香港,仲要入埋大陸。」
就是這種放心,令商界寧願埋首做生意,也不願投身政圈;明明曾蔭權政府已經逐步「打右燈轉左」,順從政黨派糖,過於福利主義,影響到中小企營商環境,但肯挺身賣力者依然少之又少。
田北俊當然看到工商界如何「錫身」,慨歎:「最近返北京開兩會,中央都會問一句:『嘩,10年喇,點解你哋(工商界)都唔對《基本法》滾瓜爛熟,又唔去關心國事?』返到香港走去問商界,反應通常都係:喂,香港非常之好,我哋無嘢擔心喎。唔擔心咪唔關心囉,nothingtoworryabout。唉,我都好驚後繼無人。」
嚮往英美執政模式
其實商界絕非完全謝絕政事。對於自由黨這個唯一代表工商界的政黨,商界一樣予以支持,願意在要票時給票、要錢時給錢,但若田北俊一開腔要他們積極參與或提供優質參政人才,「佢哋就唔制喇。」
香港沒有執政聯盟,參政也不能與政府分權,也是工商界對政治卻步之原因。「唔會執政,商界梗係唔會投資。」英美兩國的執政模式,一直為田北俊嚮往。
港版Clinton好難出現
「有執政機會,工商界就會個個科錢,一年使幾億喺社會上擸晒啲精英同個政黨服務。好似Clinton(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畢業後就喺民主黨做文員,做做吓做到總統,成世之不過係同民主黨打工之嘛,但就要供佢十幾二十年,唔會選唔到乜乜物物就拜拜,咁先至請到人才。邊有好似自由黨咁個個都係老闆自己出嚟做㗎?」
只是,中央牢牢緊守政權只能由一個黨派把持的界線,商界沉醉在好景中;田北俊想要的港版Clinton,10年、20甚至30年後,出現機會依然微乎其微。
回歸10年倒數9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