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10年百人誌<br>回看沙士 鍾尚志:心中那團火已熄滅

回歸10年百人誌
回看沙士 鍾尚志:心中那團火已熄滅

「𠵱家睇番沙士,唔可以話政府做得唔好。」2003年含淚踢爆沙士社區爆發的中文大學醫學院前院長鍾尚志於07年這樣說。當年心中的那團火,已隨歲月熄滅。 記者 梁洵瑜
回歸10年倒數94日

在你你我我之中,有人在回歸後十年,做齊所謂的人生大事,拍拖結婚生仔買樓甚至離婚再結婚,也有人十年如一日。鍾尚志的十年,由人生高峯跑到萬里以外尋找理想,於貧窮的天空下享受當醫生的真正意義。回看香港,十年間不但換了區旗,還有不知名瘟疫,但他認為,港人應珍惜這裏難能可貴的法治和穩定。
訪問他,他一開首就說:「97年由要兼埋行政,然後去新幾內亞,做基本嘅醫生,𠵱家寫書。呢十年好多姿多采,再宏觀啲睇,香港變化更大。」他省略了03年沙士的一段,當年他正在這個漩渦之中拼過。

「唔可以話政府做得唔好」

自2003年3月17日起,傳媒常用「含淚踢爆社區爆發」來形容他,那時的鍾尚志還有火。那一晚,威爾斯親王醫院的人員如熱鍋螞蟻,不明病毒已散播,他急召記者,帶着口罩含淚說不明肺炎已在社區擴散,摑了當時隱瞞疫情的政府一巴掌。
後來,他聯絡當時的衞生署長陳馮富珍,要她引用法例隔離病人,卻「俾佢耍咗」,激到他掟電話。沙士聆訊重提那時的憤怒及沮喪,只因感到被阻救人。但今時今日再問他沙士,他卻說:「唔可以話政府做得唔好。」沙士始終是未面對過的挑戰,更因大家覺得傳染病是一種不好的東西,無論聖經裏的麻瘋,抑或紅樓夢裏的肺病,都蘊含恐懼與羞恥。「所以當時政府反應就像白兔過路,一有車,比車頭燈照住,就唔郁,其他地方都係咁,加拿大係咁、台灣係咁……」事件冷卻了數年,他認為,政府正視事件後其實控制得不錯,「我𤷪嘅係,點解政府唔早的咁做呢?」

「太多強求會帶嚟痛苦」

疫情中他曾鼓勵醫護不要退縮,「如果你退縮,你諗吓你日日都照鏡,過唔過到自己個關。」一直守住8A病房的保安大哥就緊守到底,鍾尚志04年離職前,還給對方送上寫了「你無愧於鏡中人」的心意卡。
鍾尚志認為,沙士令人反省,一直以為重要的東西,其實並非真心追求。沙士時看到同事生病,才真正感到生命原來好脆弱,無Take2,應珍惜家人,「你問臨終嘅病人有乜嘢遺憾,多數病人都會話,後悔無用多啲時間畀家人,無人會話後悔搵少個崩!」
這次反思,令一直被俗務壓了多年的夢想重出生天,他選擇到第三世界當醫生及寫書。首次執筆,作品《刀下留人》再版又再版。書可感召人,有讀者說若早十年看這本書,一定會選讀醫科。「以前我用刀救人,𠵱家希望可以用文字去啓發人」。
「有時我哋太多強求,強求……其實會帶嚟痛苦。」相對之下,新幾內亞人樂天得多,那處絕大多數人無錢無iPod無股票,「但我喺新幾內亞見到嘅笑容,肯定多過喺中環見到。」
「回歸之後社會其實好好,移民都回流,香港最難能可貴嘅法治,仲屹立不倒,仲有社會秩序,無亂過,沙士嘅怨氣𠵱家都好多了。」他說,在新幾內亞找警察,警察會說無電油不來了;甚至有人會伸手問你拿錢。「香港人都好takeitforgranted,喺香港有乜問題,可以隨時叫police,但唔係度度可以咁。」

「做醫生一定要講真話」

不過,曾叮囑醫學生「做醫生一定要講真話」的鍾尚志慨歎,現在香港的醫療制度難為了醫生。病人將生命交給你,醫生有責任為病人選擇最合適的治療,但醫療費用緊張,客觀條件未必做到,還不可以說給病人知道,「咁樣唔係一個好嘅醫療發展」。
訪問當日他帶了11歲的狗兒Rasmus出來,97年牠還是小狗,現時已是隻老狗,走路一拐一拐。所以,十年時間委實不短,對動物來說,牠已差不多跟了你一生一世。問十年後2017他想做甚麼,鍾尚志說:「希望到時仲可以同我老婆一齊跑馬拉松,就夠了」。

沙士疫症當年在威院爆發,鍾尚志(圖)含淚說,沙士已在社區擴散。

沙士疫症當年在威院爆發(圖),鍾尚志含淚說,沙士已在社區擴散。

鍾尚志表示,希望十年後仍可與老婆(右)一齊跑馬拉松。
鍾尚志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