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林小姐的84歲父親本身患有糖尿病,於去年12月31日因肺炎被送往屯門醫院,四日後病情稍為穩定,被轉送博愛醫院留醫。林小姐稱,其父於住院約20天期間,近臀部及腳跟長出嚴重褥瘡,部份潰爛發黑,但多次探病,均沒見醫護人員替其父轉身,又沒安排特別護理床褥給他使用。
由於其父身上的褥瘡嚴重,其後被送回屯門醫院治理,切除腳部死皮後仍未能阻止褥瘡蔓延,最終遭受鋸肢之苦。她質疑其父的皮膚完好無缺地入住博愛醫院,不足一個月卻嚴重潰爛,她直指院方護理不善。
博愛醫院回覆,林小姐父親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每隔兩小時為其轉身一次。其父患有糖尿病、中風及左身癱瘓,當轉往該院時,護理人員已發現他骶骨及左腳跟長有褥瘡。當時護士已給予藥膏及每天替他清洗傷口、定時轉身、換尿片及清潔皮膚,同時為他提供減壓力床墊及保護腳跟套。住院期間,由於他的血糖指數偏高,故有機會影響傷口及褥瘡的復原。
檔案編號:0210004
醫學解碼:截肢防細菌入血
沙田威爾斯醫院糖尿及內分泌科主管周振中醫生指出,一般長者如長期卧床,其受壓位包括背部、臀部及腳跟,如處理不善,易生褥瘡;而患糖尿病的病人,傷口癒合較慢及易受感染,若長期卧床的受壓位置長出褥瘡,傷口癒合也較慢。
病者家人及醫護人員在護理長有褥瘡的糖尿病病人時,需控制其血糖,以及避免感染。另外,可安排壓力平均設計的床褥予病人使用,以及用保護腳跟的護墊減低磨擦。如傳統治療無效,壞死組織嚴重,醫生可能考慮截肢,以免細菌入血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