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兒 - 陶傑

安琪兒 - 陶傑

特區小圈子選舉,不但「挑戰」的那一位,當做真的玩,高呼「香港贏了」,民意調查,最難得是一起捧場同歡。
英國的傳媒,表現卻令人極為失望。《經濟學人》標題嘲諷:「姑且假裝這就是選舉,《金融時報》則直斥選委會為橡皮圖章,充滿傲慢。
須知道,擁抱一個甜蜜的美夢,也是天賦的人權。
當一個幼嬰,睡在搖籃裏,閉上眼睛,長長的睫毛,翹起幾顆灰藍的小星星,他沉浸在天國的夢境,唇邊掛着一線長長的口水,嘴角時而展現一抽搐甜美的笑容,如此一個可愛的安琪兒,這般一幅冰心寄小讀者的純真圖畫,旁觀者仔細端詳,滿懷歡欣,也來不及,又怎忍心動手動腳把這位可愛的BB哇哇驚醒?
英國傳媒的涼薄和偏激,正在於非要把事情焚琴煮鶴地一語說穿。英國人一向沉潛含蓄,就是紙糊的窗,也不會用手指戳破一個洞,像電影《英女皇》,主題的三山,半落在情節的青天之外,要觀眾仔細向無窮的留白處,尋找思想的真諦。
或如董建華先生當日就任,由衞奕信到彭定康,莫不翹起大拇指,誇讚香港擁有一位治港英才。烏干達即使「選」出了一個吃人的阿敏做總統,還是英聯邦,英女皇照樣拍發電報道賀的,何時會口出惡言?
這才是昔日海上帝國,最深沉的政治智慧。到底出了什麼事?為什麼《經濟學人》和《金融時報》會如此的偏激而坦率?
不錯,英國是民主憲政之母,設想愛恩斯坦,有一天到小學去巡視,看見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小男生向愛恩斯坦出示他自己一張最近的測驗卷:三加三等於六,二加二等於四,三加二等於五,幾乎都全對了,只有一題:一加一,小孩答了三,得了九十五分。
愛恩斯坦會不會當場刻薄地挖苦說:「一加一,明明是二啊,你這個小笨蛋」呢?不,他只會笑瞇瞇,慈愛地摸摸小學生的頭髮,讚一句:「你真聰明,你做得比我還好。」
英國傳媒如此失準,出了什麼問題?該不是被貝理雅的十年工黨執政迷亂了他們的專業精神吧?何苦要踢爆一個嬰孩那潔白純真的夢境?他媽的,實在太冷酷了。
讓我們從建設的角度,欣賞這位睡夢中的小寶寶,不要驚醒他,讓他好好地做夢吧,看哪,香港真的贏了,他長長的口水絲,拖在枕上,經陽光的折射,已幻映着一道美麗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