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英女皇》有一份感動,早想寫點什麼。但《名采》同文有珠玉在前,我就忍住了。而且,我自己也琢磨不出被感動到的是哪一條神經。
不過,不寫點什麼,還是有骨鯁在喉之感,今天還是寫了。
《英女皇》講的不是她的一生,而只是她生命中的一樁小事,而且是與英國的大政不相干的事,嚴格說來是她的家事。然而,正如一滴水可以照見一片藍天,這一樁小事卻反映了英國的政治體制即使不是人類最理想的體制,至少也是至今為止最為完美的體制。
讓我感動的是貝理雅打電話跟女皇說的一段話,這段話促使女皇改變對戴安娜去世的冷漠。貝理雅劈頭說:基於憲法的責任,我認為有必要告訴您,現正處於嚴峻的時刻……。接着他說了英國人民對女皇的態度,已有七成人不滿,有超過四成人對皇室制度有質疑,報紙的報道與評論一面倒地對皇室提出批評。因此,他認為女皇應發表公開談話,以及為戴安娜舉行公共喪禮。掛了電話後,女皇立即從獵場起程回白金漢宮。
貝理雅可以不向女皇說這樣的話,畢竟他是民選的首相。他的夫人,他的幕僚,對世襲的皇權都帶着一分輕蔑。人民對女皇不滿,跟民選首相無關,他甚至還可以從中得益。但「憲法的責任」卻讓他不能不說,女皇可以對首相的建議置之不顧,而且開始時她就堅持是一個私人喪禮。然而,她不能不聽從民意。在她向全民發表電視談話的演講稿中,貝理雅的傲慢的幕僚給她加了一句:「作為一個祖母」。出鏡前助手問她:「是不是要照唸?」她回答:「我可以選擇嗎?」這是讓我感動的另一句話。她沒有選擇餘地,不管她對戴安娜有多少嫌隙,她只能照唸,因為這反映了民眾的要求。
這是掌最高權力逾五十年的帝皇,在制度約束下的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