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high足365晚的老蘭,也有過很down的時刻;一世夠運的蘭桂坊之父,也走過倒楣的暗角。十年歡樂時光,最教人刻骨銘心的,還是那些不歡樂的季節;亞洲金融風暴、沙士…蘭桂坊一次又一次死過翻生。把酒回首,老蘭那杯十載陳釀,是苦也是甜。記者:蔡元貴
昔日的蘭桂坊,是不列顛的天下:「很多英國人在這裏的酒吧工作,他們沒有工作證。那時蘭桂坊簡直是個小英國,駐港英軍經常屯駐這兒,他們總愛酗酒鬧事。」盛智文說,回歸前,蘭桂坊七成半酒客是老外;現在七成是華人,包括內地自由行旅客,各酒吧都要招聘能操普通話的員工。
減酒價抗金融風暴
97年6月30日晚,成千上萬的熟客聚首老蘭,迎接大時代的來臨,當然不少得蘭桂坊之父:「那是一個心情矛盾的大派對,很多人都為着明天而擔憂,都以為這是蘭桂坊最後的派對,但卻又忘情飲酒跳舞。」
十年月光,蘭桂坊燦爛過也黯然過。97後的第一波衝擊,是亞洲金融風暴:「當時經濟全面下滑,公司結業,人人都變得手緊。熟客照舊來此買酒借醉,消消愁雲,但花費已大不如前,我們也得調低酒價餐價,對抗逆流。」
然後是2001年震驚全球的美國911恐怖襲擊,但影響尚算短暫,遠遠不及2003年沙士大瘟疫的打擊:「沙士是我一生之中的最低潮,蘭桂坊從未試過這樣死寂。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怕被感染,連夫妻兄弟也如是,酒客都不敢去酒吧作樂。」盛智文說,瘟疫再長久一點,香港就會崩潰:「我一生都很夠運,瘟疫持續了數月後終於消散,蘭桂坊是全港第一個復蘇的地方。」
盛智文認為,沙士對蘭桂坊的影響,比起十年前的人踩人慘劇更甚:「沙士更加駭人,因為我們無法防避,不曉得病毒從何而來,何時降臨自己身上。」蘭桂坊人踩人慘劇發生於1993年元旦凌晨,二萬人狂歡倒數,樂極生悲,有人滑倒地上,形成骨牌效應,多人跌倒,混亂與驚慌中人踩人,造成21人死48人傷。盛智文說,那樁悲劇過後,每逢大時大節,警方必定派出大量人員駐守蘭桂坊。
由商家佬變公職王
儘管波折重重,盛智文依然覺得香港今時勝往日。「對我來說,香港的確比回歸前好了。記得97年臨近回歸的時候,很多外國記者走來訪問我,問我是否擔心香港的未來。那時國際傳媒報道了很多悲觀言論,我卻是少數持正面態度的人,因為我在中國長沙經營製衣業已有一段時間,經歷過中國社會的改革,對中國政府很有信心。」
現年59歲的盛智文,回歸後深受政府器重,從純粹搞生意的商家佬,搖身變成愛國愛港的公職王。他是策發會成員、市建局董事、旅遊業小組成員,讓他最自豪的,則是獲任海洋公園主席,帶領這個地道的老牌主題公園,成功挑戰過江龍廸士尼樂園:「我們去年有430萬訪客,作為一個香港製造的文化品牌,能夠應付來自世界級對手的競爭,相信所有香港人都引以為榮。」
公職王說:「我相信,現在的香港人比起十年前活得更快樂。」這點見仁見智,毋庸置疑的是,回歸多年來,盛智文確實活得越來越快樂,否則他不會扮鬼扮馬,扮完水母,又扮殭屍,再扮巴西女郎。雖然如此,整古做怪的盛智文,還有他的煩惱。其一,是教育問題;其二,是空氣污染。
擔憂港空氣和教育
「香港新一代的英語水平跌得很厲害,以我的職員為例,他們傳給我的電郵和傳真,很多地方都要修改。」他指出,香港作為中國的窗口城市,有需要維持國際化,英語是香港的強項,香港人一定要具備良好的英語水平,才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者來港。否則,只有六百多萬人的香港,只能成為一個中國小城,甚至是一個中國小鎮。97後,政府鼓吹母語教學,盛智文認為,普通話同樣重要,但學校應該保持平衡,兼顧下一代的兩文三語能力。
97後空氣污染變本加厲,盛智文談到香港的天空就愁眉深鎖:「空氣污染對香港是雙重謀殺,第一,污染物正在把我們的身體弄垮;第二,灰濛濛的天空正在把外商嚇跑。」他形容,香港的空氣一天比一天惡化,已經到了失控的地步。
「很久以前,香港空氣污染不會惹起國際傳媒留意。直至近年,CNN、BBC和《時代》雜誌都先後報道了這個都會如何污濁,投資者如何離棄香港。外商意識到這個問題,就會不再選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