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尋找快樂的故事》只為了預告片中的一句對白:「Ifyouwantsomething,gogetit.Period.」,可圈可點的是「Period」這個字,直譯為「句號」,香港口語則可稱之為「講完」,「想要甚麼,自己去找,講完。」
真人真事改編,黑人潦倒漢如何為自己、為兒子力爭上游的故事,橋段老掉大牙,細節也並不新鮮,只因來自真人真事,那份質感可堪細味。
WillSmith跟現實生活中的兒子在戲中飾演兩父子,故此演出非常自然,甚至太過自然,喜歡看WillSmith,因為他有一份親切感,看着他就像看着劉青雲一樣,大家都有一種住家好男人的特質,兩人的一舉手一投足,一笑一哭都有相似之處,這種例子並不罕見,像尊尼特普跟張國榮相像,新占士邦丹尼爾基克跟吳鎮宇相像,尊特拉華達跟萬梓良相像,大家可能無心相像,但天下間就是有人會很相像。
現在的流行曲,歌詞好像比歌曲重要,幾句寫得很「中」的歌詞往往比悅耳的旋律更能令歌曲流行起來。電影亦然,一齣好的電影需要一句或幾句很「中」的對白去定位,如《尋》片中的「Ifyouwantsomething,gogetit.Period.」,港產片編劇同業們大家齊心努力,編寫金句對白,老外編劇們就算天資再聰穎或名氣再大也不是我們手腳,因為他們不懂華語,如果有多點像「如果係都要喺呢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係,一萬年」,這樣精采的對白,華語片肯定可以更上幾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