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以言論出位見稱、去年版稅收入為1,400萬元、被冠以「首富作家」之稱的余秋雨,在其博客提出「閱讀無用」論:「閱讀在今天不再重要,更重要是考察、體驗……閱讀能啓發生命,但更多是浪費生命!」「閱讀已成為災難」,旋即引來各方網民和學者的抨擊、聲討:「我不知道余秋雨浪費了多少生命才有今天的成就啊!」「閱讀余的作品才是浪費生命!」
隨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4月23日)即將來臨,面對全國的閱讀率連續六年下跌,更首次跌破50%,即國民人均年閱讀4.5本書,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在日前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提出建議,將每年9月28日孔子誕辰日定為「國家閱讀日」,遂引發內地學者、網民對應否設立國家閱讀日爭論不休。
反對設立國家閱讀日
而朱永新的建議,亦獲得王安憶等內地著名作家聯署力撐。余秋雨前日則加入論戰,在自己的博客撰文,表達反對態度:其一,每年已有世界讀書日,沒有必要再增加類似節日;其二,網上閱讀日趨流行的今天,周圍已是訊息爆炸,閱讀不是欠缺,而成為災難;其三,今年閱讀不再重要,對文化見識而言,更重要是考察、遊歷……
「提倡多看一些書總是好事,我不知道余秋雨是怎麼想的,但我們的個人觀點是不太一樣。」與朱永新聯署建議設閱讀日的作家趙麗宏認為,設立國家閱讀日是應該的。
昨日搜狐論壇的網上調查顯示,逾70%網民認為提高閱讀率不是光靠一個節日,設立閱讀日是搞形式主義,沒意思。然而,許多網民不滿余秋雨持反對意見的立論。
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蘇偉文接受本報訪問時稱,余的真正意思仍有待了解。他認為,閱讀坊間一些無病呻吟的散文小說,的確是浪費生命。而讀萬卷書,亦不如行萬里路。商務印書館(香港)助理總經理關永圻則認為,設全國性的閱讀日亦是一件好事。
儘管,內地的閱讀率持續下降,但仍高於港人。大學畢業超過10年的港人朱小姐說,一年最多看五、六本書,主要是教家居清潔、食譜等工具書,去書店都是消磨時間。尼爾森媒介研究指,去年本港有近30%市民曾閱讀書籍。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