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菜天下 - 蔡瀾

潮菜天下 - 蔡瀾

張新民著的《潮菜天下》,由山東畫報出版,是本極值得閱讀的書,不但將潮州美食錄盡,而且還解釋了許多鄉土人情,與飲食有關的民謠詩詞。
插圖也優美,封面上是一魚大鱟。鱟,讀為后,是隻史前動物,比恐龍還要老,從前在香港的海邊也能抓到,一捕就是雌雄兩隻。
沒見過的人,和初來潮州的唐朝人韓愈一樣,認為極怪:「鱟實如惠文,骨眼相負行。」意思是說鱟的樣子像秦朝惠文帝的皇冠,眼睛長在硬殼上,雄魚抱着雌魚走。把鱟翻開,腹部露出五對爪,第二和第四對為鈎狀,雄魚用它來鈎住雌魚,牠們的繁殖期極長,不斷交尾,故一抓二隻。
好吃嗎?一身是殼,沒有肉。廣府人用它來煲湯,也有當牠子多時,燒烤來吃。子帶腥味,嗜之者稱好,但怎麼樣也不能靠近魚子醬或烏魚子那種美味。
鱟魚能生存到現在,也因為沒什麼人會去吃牠,不然早就絕種,但因為鱟血含有銅的離子而呈藍色,用它來製成「鱟試劑」,能迅速地檢驗出是何種病毒。一有用了,便引來殺身之禍,目前產量明顯減少。
潮州人自古以來把牠搞碎鹽醃,做成鱟醬,再把鱟醬放點進米糕當中,製為「鱟粿」。外省人吃不覺什麼美味,其實這是潮州人的情懷罷了。當初,也是因為窮困,吃不到海上鮮,用鱟醬帶來一點腥味,聊以勝無。
張新民的書上還提到燒螺片、魚生、薄殼、護國菜、真珠花菜豬血湯等等名餚和小吃。簡直讓讀者垂涎,這次我們去汕頭,可以一一試之,真幸福也。
還有一樣眾人不知的,就是潮州人也愛吃河豚,潮州人叫為「乖魚」,那是土話,說吃得飽到肚子挺起,叫「肚乖乖」,和河豚樣子相像而得名。潮州靠海,養成吃魚的智慧,明白河豚在春天毒性最大的習性,所以春天不去吃牠,就沒事了。所以從來也沒吃死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