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uyexpensivesuits.Theyjustlookcheaponme."
──世界巨富畢菲特,投資以收購公司聞名
世上只有兩件事能使人做極也不疲累、不肚餓、不口渴、不眼瞓、不去想以後,它們分別是賭錢和購物。
至少,我如此認為。
購物狂當然會瘋狂購物,但瘋狂購物的不一定就是購物狂。購物狂的第一個特點就是:甚麼都買──如果你瘋狂買衫,你不叫做購物狂,頂多只叫做「好鍾意買衫」──購物狂是甚麼也可以買一餐的,買衫、買底衫、買袋、買化妝品;買書、買電器、買家品、買傢俬;買零食、買水龍頭、買小提琴、買望遠鏡,甚至買狗、買樓。我試過在一個攤位一口氣買了幾十個原子印,唉有些甚至是同款不同色。我,是不玩「吸」印的,從前不會,買了之後不會,買的時候也心知不會,但不知怎地,我還是買了。某朋友試過買了2,000多元兒童服,回家後才想起身邊根本一個小朋友也沒有,我問她買來做甚麼,她回答了購物狂的modelanswer六字真言:唔知呀,靚吖嘛!
購物狂最擅長創作藉口,好讓自己買得安心:
如果沒有用,就說它很美麗
如果它不美,就說它很抵買
如果不抵買,就說它很實用
如果用不着,就說可轉送人
如果沒人要,等有人生日囉
沒朋友生日,放上網拍賣囉
喜歡才買就不叫發狂
購物狂是否一旦遇見喜歡的東西就發病呢?也不一定。看見不喜歡的東西也會買下的,才是真正的購物狂。也不需要很喜歡的哦,就只是想買罷了;做了這麼多年人,說真的,有多少物件讓你一見鍾情呢?不多,也越來越少了。購物的時候,通常只覺得OK靚囉、幾得意囉、幾平囉、鍾意個cut但唔鍾意個洗水囉、佢俾人放喺度好孤獨囉、個售貨員好好態度同好靚囉……購物狂享受的,是購物的過程,不是貨物本身。
購物狂可以將一切變成購物,這是天賦本錢。卧病在床,就上網買;有多餘時間,就去隔籬街買;沒有商品店,就問他們的東西肯不肯賣。某次在北京吃飯,忽然病發,決定要買我們正在用膳的那套酸枝枱櫈。該店只收現金,我們放到滿桌都是人民幣(幸好當時沒其他客人,否則尷尬死。購物狂愛的是購物,不是炫耀。)最後,我拿着一張手寫單就走了。不要忘記此文首句就說,購物可使人不去想以後。三個月之後,他們真把枱櫈船運來了。它們被放在大廳中,我記得我只說了一句:「我要套酸枝枱櫈嚟做乜呀?」家人陰陰嘴笑道:「你看看枱底,還有蟲在蛀呢!」
守到寡的就不叫姣婆
你問購物狂會否對自己的揮霍內疚呢?會,但也會把罪惡感視為快感,此乃致命傷。旅遊時,行李超重40kg的唉聲歎氣中,暗藏絲絲快感;發現自己買了相同的東西,口說很討厭自己,轉個頭就忘記了;跟自己發誓今個月不再買,底蘊裏等待下次山洪爆發……購物狂最愛跟自己訂規矩,其實守到寡的就不叫姣婆。我曾試過同日買了同色同款,就強迫自己畫下買了的東西,結果呢?我畫了兩畫就停筆,之後就沒再畫過了。喪低B。
幸好,我只是間歇性病患者,病發時間表不一,但山雨欲來之前就感應得到,有點似作感冒,自己是會知道的。有時周日一覺醒來,就知道自己今天身痕要胡亂購物了。天天行銅鑼灣,又不見得我留意手袋,直至某天我「忽然看到」櫥窗中的手袋,我就知道短期內我會開始買手袋,以及買錯手袋。
購物狂也有病入膏肓的例子:買到滿身債。自問從來堅守這底線。記得當年陳輝虹請我由兼職轉做全職,我問他有甚麼要注意,他竟然答:唔好欠卡數。此刻回想,他戲言成份居多,但無論如何,我還是記在心上了。有時呢,其實不用理會別人說話時有多認真,用心牢記的話,就對人生有幫助吧。如果能夠從每一個人身上學懂一句話,就只一句話,你的人生就會改變過來,這是我所深信的。
作為一位無定向間歇性病患者,我只得一句結案陳詞:不要購物購到欠人錢。整篇文章裏,你記住這句話就可以了。
歷史上有多位知名的購物狂,例如瑪麗皇后、林肯總統夫人、戴安娜王妃、馬可斯夫人。我估,應該可以加埋ParisHilton。為甚麼做購物狂的不是夫人就是王妃?事實上,美國每20個人之中就有一個購物狂。許多人以為購物狂多為女性,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女性購物次數較多,男性則偏向一次性大量購物,而且女性多會承認自己是購物狂,而男性則慣常以「收藏」為藉口。心理學家將這種強迫性行為稱為「我購物.所以我存在」──許多人用購物來找尋失去的自我、填補空虛、抵抗失落、建立自信、忘卻童年陰影。這種強迫性行為的心理模式,與強迫性賭博甚至連環殺手相似。除非購物已為生活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例如因此失去工作、為了購物而把子女獨留公園等等,否則並無大礙。
撰文:卓韻芝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