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是一場風暴,迅雷不及掩耳之間,捲走了無數中產家庭的家當,也沖散了無數中產家庭的幸福生活。暴風雨的前夕,Silvia是西貢複式洋房的少奶奶,住洋樓揸靚車;風暴降臨,少奶奶一下子被吹到平民區,住村屋踩單車。美滿豐盛的中產家庭,至今還沒有復元過來。 記者:蔡元貴
回歸前,丈夫由打工仔晉身老闆階級,96年買豪宅,97前誕下一女一子,圓了成家立室的中產家庭好夢:「丈夫嘅生意做到好大,我哋一家四口,550萬喺西貢買咗套複式洋房。香港人思想,有層樓好緊要。」他們出入以寶馬房車代步,有工人使喚,兩名子女入讀國際學校,家庭開支每月閒閒哋十零萬元,也綽綽有餘。
複式洋房被迫斷供
Silvia的丈夫經營製衣生意,主權移交後首年,亞洲金融風暴席捲香港,丈夫也被捲進水深火熱的漩渦當中,賠上本來用作供樓的錢,加上董建華推出八萬五房屋政策,樓市一沉不振,使得Silvia一家無力翻身:「我哋層樓被迫斷供、拍賣,如果唔係八萬五,賣咗層樓都可以東山再起,但係樓價大跌,由550萬跌到275萬。」單位賣得的款項資不抵債,他們仍欠銀行120萬元,須分期還錢,至今尚未繳清。
「香港七、八十年代都有金融風暴,中產都能夠捱過,因為有物業按揭,可以套現翻身。但係回歸後加上八萬五,我哋呢班人就咁冇咗。」Silvia「冇咗」的,卻不僅是一幢豪華洋房,因為種種原因,她與夫婿的多年感情也同在金融風暴中捲走了。執達吏迫遷那天,Silvia隻身帶着年幼的子女離開,全副身家,就只餘三個紅白藍膠袋。
「我個仔當年只有五歲,臨搬走嗰日,囝囝問我點解會冇咗間屋,之後佢仲好懷念嗰度,叫我帶佢返去睇吓。」Silvia說,回歸前對香港前景很樂觀,怎樣也想不到有這麼一天:「英國人做好晒啲基建,訓練好一班優秀公務員,但係想唔到八萬五殺傷力咁大。」
告別豪宅、告別丈夫,Silvia展開吉卜賽式的流浪生活:「我冇晒錢,連租屋按金都唔夠,要投靠親戚,但寄人籬下,仔女俾人歧視,住咗一陣又要搬。」三母子輾轉搬到浸會大學的國際賓館,一星期接着一星期的熬下去,直至在西貢找到房子租住為止。
解決了住屋問題,又輪到子女的求學問題。她當時不能再應付國際學校的開支,子女須轉讀平民小學:「我個仔去搵學校,校方話我冇固定住址,唔肯收我個仔。」最終還是靠人事,Silvia獲得西貢一家官立學校的校董幫忙,兒女才能安頓下來。
雙失母親曾想自殺
那年頭,破產數字跟燒炭自殺的數字同創新高。失去物業失去丈夫的雙失母親Silvia幾度想過自殺:「當時好興燒炭,搬入西貢之後,我有幾次想過自殺,想過攬住仔女一齊死。好在我信佛,諗起殺生罪孽太重,先至打消燒炭念頭,堅強面對。」
數年後,三母子再由西貢搬入更加偏遠的坪洲。由浮華到慳家,Silvia電話簿上的朋友,至今還有交往的,不到五人,由中產變成升斗市民:「好在我出身草根階層,細個都慣咗捱窮,而且我信佛,唔食肉,可以好慳好慳。」Silvia兒時家境並不富裕,養成節儉的習慣,從不趨慕名牌,跌下來也捱得住痛。
對很多中產家庭來說,回歸等於浩劫。Silvia身邊也有同病相憐的朋友:「我認識一位媽咪,做成衣生意,家住九龍高尚住宅區,金融風暴一個浪冚過來,即刻支持唔住,被迫賣咗層樓。但係佢為咗子女繼續可以讀名校,死慳死抵都要租番同區嘅樓住,重隱瞞住啲仔女。我相信,當時仲有好多呢類個案。」
回歸草根,回歸平淡,Silvia的最大感觸,並非人財兩失,而是10年來香港的人情冷暖:「我發覺,金融風暴之後,呢個社會人與人之間少咗一份和諧、一份關懷,無論有錢冇錢嘅人,對身邊嘅事都漠不關心。香港人好似冇咗份安全感,越來越緊張鞏固自己利益。」
10年了,驀然回首,是誰偷走了中產家庭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