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打香港「百年遺珍」重現<br>46幅劫後藏品展出

遮打香港「百年遺珍」重現
46幅劫後藏品展出

【本報訊】提起中環遮打花園,除了想到靜坐示威和周日放假的外傭外,你可知道它得名的典故?原來遮打是一名20年代在香港政經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他臨終前向香港政府捐出400多幅珍藏畫作,但由於當時漫天戰火,目前只餘下94幅,香港藝術館昨起展出其中46幅,部份更是第一次展出的藏品。從這些反映150年前香港生活風貌的畫作中,可見當年港島及其鄰近地區的生活面貌。
在這個題為「香港遺珍——遮打爵士藏品選」的展覽中,46幅畫作包括版畫、水彩、素描、油畫等,除了以香港作主題背景外,還包括中國沿海的廣州、澳門、福州、上海等商埠,記錄了當年各地的生活、海上商務往來以及英軍當年強攻廣州城等情況。

藏品曾收於港督府

這批珍貴的藏畫,全部可見於保羅.遮打爵士(SirPaulChater,1846至1926)在1924年出版的個人珍藏畫作目錄中,全都是他在1926年捐給港府的藏品。本身是亞美尼亞人的遮打爵士,生於印度,1864年來港發展,分別創辦九倉和置地,曾出任立法局和行政局非官守議員,以他命名的地方還包括遮打道、遮打大廈等。
香港藝術館館長莫家詠表示,1941年香港淪陷前夕,港府下令將遮打藏品收藏在港督府地庫,但部份藏品估計在日軍佔領香港時期被發現及運走。香港藝術館自1962年起接收一批遮打的藏品,多年來又不斷接到捐贈,直至去年還收到暱名人士送給館方三幅已流失的遮打藏畫,其中一幅《廣州》更在這些展覽中首次展出。
根據當年的估值,400餘幅遮打藏畫,當時共值13,375港元,以當時一個香港小輪的水手月賺15元計,這批藏畫實在價值不菲。
據悉,香港藝術館曾為目前所擁有的遮打藏畫估值,但莫家詠拒絕透露詳情,「總之我哋全部當係無價之寶㗎啦!」

遮打爵士當年送贈香港政府的400多幅珍藏畫作,因戰火劫難,現只餘94件,香港藝術館現正展出其中46件。
韋志滿攝

畫名:《傳教士與來訪者》
年份:約1850年
說明:反映19世紀中葉,外籍傳教士在廣州的活動情況;畫作亦反映當時的建築、家居陳設、服飾、舉止等,有珍貴的歷史參考價值。

畫名:《香港德己立街》
年份:1845年
說明:為配合填海工程,19世紀中期的港島區正進行各項基建,政府大事修築通往半山區的道路。從畫中可見西式的洋房漸次向山發展。

畫名:《從旗杆屋後方眺望港灣景色》
年份:1847
說明:從旗杆屋眺望維港,景致怡人。圖左方為美利兵房(即現時組建於赤柱海旁的美利樓),有不少軍人在騎馬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