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電影節剛開鑼,香港一班影癡每日不辭勞苦「趕幾場」,但原來廣州影迷更瘋狂,為了來港看戲,冒着炒魷危險詐病請假也在所不惜,皆因內地電影動輒被禁,要過足戲癮惟有來港。這批為數逾千人的廣州影癡,一年最少在港看十部戲,入戲院次數比許多只在家看影碟的香港人更多。戲票連交通加餐飲,廣州戲迷為看戲一年在港花過萬元,出錢又出力。
在香港看電影有甚麼好呢?「我次次廣州看戲,都有至少兩個人講手機,還是一講數分鐘那種,與劇情無關的閒話。」
兩地《黑社會》版本不同
視看電影為生活享受,在廣州《周末畫報》城市版任主編的彭永堅接受本報訪問時說,「最難忍受的,是電影放完後出字幕出到一半,畫面突然一黑,終止播放,然後出現一把多謝收看影片的人聲,當時我的情緒還沉浸在電影中,簡直是大殺風景!」
彭永堅在2000年4月被一名電影發燒友的朋友帶去香港看電影節,結果10幾天的時間裏,一部接一部看,從此看上癮,每年都要來港最少看10次電影,平均每次都要花約千元。
香港電影選擇多,是彭永堅愛上香港影院另一重要原因,「內地會對涉及色情、暴力和政治敏感的影片情節刪掉,甚至禁播,我之前在香港看杜琪峰的《黑社會》,有朋友講開,原來內地播的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版本」。
同樣是超級戲迷、在廣州一家地產公司做高級文員的高玉瑛,上周日向上司請病假,就是為了看香港電影節,周一清晨已坐在廣深大巴上,熱切期待着她一早買好票的台灣電影,包括蔡明亮的《黑眼圈》、周美玲的《刺青》等,「回來後給上司臭罵一頓也是值得的。」
配音生動普通話無得比
她對《廣州日報》記者稱,印象最深是荷李活動畫《海底奇兵》的配音,香港戲院找來劉青雲、毛舜筠用粵語來聲演,配得生動有趣,是內地影院用普通話配音不能相比的。
廣東電台金曲頻道「電影大世界」主持沈丹,去年底辦廣州影迷赴港看戲團,吸引大批人報名。據他了解,經常去香港看電影的戲迷,都是收入較高、有閒錢、文化層次較高,又追求生活質素的白領階層,多數先在網上訂票,看戲後即日返回廣州,去一次看兩場電影。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