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女子在家中享用燉鯇魚膽後,除了出現肚痛、嘔吐及肚瀉病徵外,更導致肝、腎功能衰竭,現時情況嚴重,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跟進有關個案。養魚業界對有人食鯇魚膽表示聞所未聞,「都唔知啲鯇魚膽有冇毒」,呼籲市民切勿進食鯇魚膽。
肝腎均出現衰竭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昨晚表示,正調查一宗涉及一名67歲女子懷疑食物中毒個案。發言人指該名女子於本月19日晚在粉嶺寓所進食燉鯇魚膽,約90分鐘後出現肚痛、嘔吐及肚瀉的病徵,翌日入住北區醫院,肝、腎功能更出現衰竭,已轉往聯合醫院留醫,現時情況嚴重。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她的致病原因。
新界養魚協進會理事長黎來就表示,魚販劏鯇魚時通常會把魚膽棄掉,估不到有人會以鯇魚膽做菜,「食鯇魚膽真係聽都冇聽過,可能個女人食咗好多,所以中毒。」據他所知,有人吃海魚金鮕的膽,收止咳作用。
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陳恩強指出,鯇魚膽汁含有一種可損害人類肝臟及腎臟功能的Cyprinol毒素,日本有人吃生鯇魚膽後,因肝壞死致命。本港過去有文獻記載類似的中毒個案。食物安全中心建議市民避免進食鯉科魚(包括鯇魚)的魚膽,以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