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仔 - 陶傑

香港女仔 - 陶傑

本地的年輕女藝人,言行舉止,很有一股本地的特色:八卦周刊的詞彙,略沙啞的喉音,吃喝玩樂和購物的話題,帶着一層濃濃的K場腔,還有一點點「陪老細飯局」的酬庸式豪曠,十分的「香港女仔」風格。
也許是夜生活太多,白天廠期排得密密麻麻,生活顛三倒四,回轉壽司、在新宿歌舞伎町選購的花繪甲、莎莎化粧品、五彩的水晶石鍊,還有掛滿了手腕和脖子的許多很Cutie的小飾物,一面坐着保姆車一面化粧,香港的女藝人確立了油尖旺少女的LivingStyle:嘩哩哇啦的一通無害的聒噪,話題總離不開哪家食店的炸魷魚和魚蛋粉最正,以及哪個男上司的性騷擾行為最乞人憎。香港女仔,在普羅的階層,多少都是看電視VarietyShow長大的一代,不論如何扮靚靚,一股屋邨味撲鼻而來,非常有香港色彩。
她們說話的腔調,不知何故,總令人覺得在像凌晨一點鐘尖沙咀酒廊的貴賓房的那種社交,眼前放着一個骰盅子,手提電話一響,鈴聲是Twins的一闋流行曲的Melody。是鄭秀文漂亮,還是千嬅好?或者「欣宜其實都好慘」,另加日本時裝的購物清單,這一切加起來,就叫做In。
都跟小男友同居過一兩年,因故將他拋棄,大不了搬回去第一城的父母家中寄住。手袋裏都有三兩張信用卡,她們的消費力,一般都很強盛,看報攤的各種周刊的護膚品廣告就知道。
她們的生活像一場沒完沒了的HappyHour:地產富商太子的世紀大婚:在哪家酒店、設宴幾多席、蜜月的行程、嫁粧鑽石珍寶的總值,她們一一熟讀,一切娛樂資訊,比熟讀一本刑事法的律師更加清楚。
當中一兩位,也許還擁有UT的工商管理學位,父母和大哥都長住Toronto。「下個月要返加拿大」,是生活中唯一可以預知的規律性的變動,三個月後她們又飛回來,告訴你她去過拉斯維加斯,看過城城的登台真人騷。
手機裏儲藏了幾十張旅遊風景照,三兩知己,這幾張在布吉市集,那一系列在張家界,手中無一例外地都拿着一串食物,張大嘴巴,手作V字狀。她會告訴你:這是她跟上一位男友分手後與一干女友散心時的記錄。
真的嗎?怎麼毫無傷痛的痕迹?做一個活在當下的香港女仔,月入一萬一千,無憂無慮,雖然有時,她回到沙田父母的家,走進她的小卧房,把一床的HelloKitty公仔都撥在地上,抱着枕頭大哭一粒鐘,不要耽心,她哭完了,補一點粉,明早她依舊乘巴士上班,她沒事的。香港女孩子像有花不完的青春,畢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