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百萬名香港散戶認購的中國銀行(3988,下稱中行),昨公布上市後首份全年業績,受惠於營業收入增長、信貸成本控制及有效稅率下降,純利勁升65.3%,至428.3億元(人民幣.下同),超過上市招股書承諾不少於330億元的指標三成。派末期息0.04元。
【本報訊】中行副董事長兼行長李禮輝相信,內地業務增長快速,雖然去年獲得國家覆批扣稅屬一次過因素,但相信今年該行業務仍會保持高速增長,惟盈利「肯定達不到06年增速」。至於人大已通過內外資企業兩稅合一,明年實施的新企業所得稅率,將有助「我行有效稅率進一步下跌」。
美元資產收益抵銷外滙損失
他指出,按去年下半年淨利潤比重計,派息率為44.4%,已達招股書承諾35%至45%的上限。期內中行每股盈利升28.6%至0.18元,股本回報率達14.6%。中行H股及A股昨分別升0.52%及跌1.32%,收3.9港元及5.24元。
儘管中行首份成績表「交足數」,但證券界對其前景仍不無憂慮,一美資行研究主管說,該行境內人民幣業務,去年底淨息差收窄了14點子至2.24厘,靠內地外幣業務淨息差擴闊78點子至3.21厘拉高收益。中行去年減值貸款餘額及比率雖然「雙降」,惟按國際5級貸款分類,可疑及損失(4及5級)餘額,分別較同期升0.6%及25.5%;另中行去年底貸款餘額僅增長8.8%至2.43萬億元,相對內地其他銀行較慢,管理層在分析員簡報會中,預測今年貸款增長逾1成。
中行外滙持倉情況一直為外界關注,該行副行長朱民表示,截至去年底,中行外滙持倉淨額已降至157億美元,另外約130億美元屬結構性海外投資,乃中銀香港(2388)股本,儘管去年中行全部外滙估值損失為98.2億元,但因美元資產收益率高,抵銷了人民幣升值的外滙損失,故財務角度上反錄得收益。中行計劃今年內通過各種掉期處置,將持倉淨額再降至120億美元,該行有信心妥善管理滙率風險,料不會對整體財務有重大影響。
稅費減少46億元
06年集團所得稅支出減少11.6%至196.7億元,有效稅率由41.35%降至28.96%,主要是財政部及國家稅局批准其境內工資費用所得稅扣稅,令稅費減少約46億元。
包括中行董事長肖鋼在內等董事任期,於今年8月,3年任期屆滿,被問及有否新動向,肖鋼指出,根據章程,董事及監事在股東大會可以重選,「我們有信心可得到董事局及股東大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