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玩具見證百年中國史

珍藏玩具見證百年中國史

【本報訊】玩具是兒童的恩物,也是時代的一個見證。誠如1920年代由中國愛國玩具廠出產的一面玩具鼓,印有寫上「毋忘國恥」的旗幟,就在這個動盪的時代擔起了向兒童灌輸愛國思想的重任。連同600件清末年間至80年代的玩具,這面玩具鼓將於「小玩意.大意義」中國玩具珍藏展中展出,細訴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故事。

歷經苦難買少見少

上述展覽將於下月4日至5月6日在旺角新世紀廣場舉行。展覽將展出600件中國近代玩具,估值高達400萬,包括鐵皮玩具、木製玩具、布娃娃及棋類等,見證中國由清末至改革開放後的社會變遷。借出展品的中國玩具收藏家陳國泰,屆時會駐場導賞。
多件展品中,以清末出產的木娃娃和布娃娃最為古舊。陳國泰說,當時教會收容了不少中國孤兒和妓女,她們都會親手製作這些娃娃,再由教會出口至國外,賺得的金錢就可支持教會的慈善工作。
他又稱,以往有幸接受教育的中國兒童,都要背誦《四書五經》等古書,及至清末光緒34年(即1908年),當時的商務印書館館長往外國視察後,才引入將教育和遊戲結合的兒童識字遊戲。今次展覽則會展出一套20年代出產的「五彩精圖方字」,紙張上印有單字,部份後方印有相應圖畫,讓兒童在遊戲中讀書識字。及至共產黨建政後,建設新中國成為偉大夢想,甚至兒童也以認識祖國為使命,所以當時出產的玩具如「全國分省拼圖」和「偉大的祖國拼版」,都充滿了民族意識。
私人珍藏了3,000件中國玩具的陳國泰指出,雖然這些玩具都由中國生產,但經歷過世界大戰、國共內戰和文化大革命,在國內能夠保留至今的玩具已經少之又少,反而當年經香港出口至歐洲和東南亞的卻能完好保存。
資料來源:中國玩具收藏家陳國泰

《部份特色展品簡介》
六面圖(30年代產品):由商務印書館於清末引入,可鍛煉兒童腦筋

《部份特色展品簡介》
紅旗牌玩具轎車(60年產品):仿製中國自行生產轎車,反映玩具貼近時代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