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接受周刊訪問,「沒錯,我們沒有品牌,但製造就是我們的品牌。我們不是大眾的品牌,但我們是供應商的品牌。其實我認為品牌很難做,尤其是中國大陸,誰還記得那麼多牌子?」
最近在台灣,郭董最紅。他手拖劉嘉玲,轉頭在鴻海尾禡身穿Armani與林志玲共舞,郭董是有心令自己成為雜誌封面。如果有機會看看台灣多如牛毛的電視台,郭台銘找林志玲擔任內地富士康晚會的司儀,一群中小學生大喊「郭爺爺」而痛哭流涕,你可能會以為郭董瘋了,突然高調得仿似要選總統一樣。
看過周刊這篇郭台銘的訪問,就知他未至於全癲,還是猛虎一樣的郭董。大概兩年前喪妻之後寂寞難耐,才會染髮、去斑、穿Armani,務求在未來三十年找尋第二春。但對於鴻海這艘航空母艦,還是相當清醒。
專心做背後代工,毫不眼紅品牌商賺取較高的毛利,是郭董最清醒之處。其實叫鴻海做代工商,有點兒不正確。基本上鴻海幫客戶製造產品,設計甚至組裝部件都是免費奉送,只不過在零組件及供應鏈賺錢,拉上補下。
如果郭董不過是單純一名廠佬,自然無法成為當今台灣首富(或二富)。搞併購是必要條件,郭台銘說所有旗下的分公司都要有自己的併購部門。再進一步,郭董還要成立自己的私募基金。
以鴻海一直以來買貨的往績,他的私募基金贏面肯定比那些用鬼佬姓氏行頭的公司還要高。郭董他自己分析:「科技人才我們有,財務操作一點也不笨。我們懂工業,懂科技;美國很多投資銀行、私募基金只懂政治關係、金融操作,然後去挖幾個人。」幾句說話講中鴻海跟傳統私募的最大分別,郭董未被美色迷惑。
傳統智慧,公司負責人上娛樂版,股價必跌,鴻海亦毫不例外。郭董處之泰然,「我們都選投資者」,定過抬油。以郭董如此清醒,若他並不是定力超凡過人,必定是兩位玲姐,魅力未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