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洵瑜報道】醫院管理局研究縮減晚間手術及醫生夜更當值措施,未來醫院的手術會集中在晚上10時前進行,如非「救命」的緊急手術,不會在10時後進行,醫院可大幅減少晚間當值醫生數目,夜更醫生翌日不用追更,「確保醫生有足夠精神睇症」,料先在瑪嘉烈及仁濟等九龍西聯網醫院試行,議員擔心縮減晚間手術會延長病人輪候時間。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透露,早前與醫生到英國考察,了解當地實施醫生工時制度,當地規定醫生每周工時不多於56小時及不可連續工作超過13小時。部份醫院由03年起實施縮減晚間手術措施。
張偉麟說,當地一家有500張病床的中型醫院,把手術及治療程序集中在晚上10時前進行,10時後只有4名高級醫生當值。另一家約有1,000張病床的大型醫院,晚上則有12名醫生當值,除當值醫生外,還有資深護士協助。
九龍西聯網年底試行
他指出若在深夜病人病情惡化或要進行危急手術,院方會召喚在家候命的醫生。英國當局審核過兩所醫院實施有關措施後,病人死亡率及進入深切治療部的比率均無上升。此外,英國規定醫生夜更當值最長13小時,翌日毋須追更,及不能連續當夜超過4晚。
醫管局會考慮引進英國縮減晚間手術及醫生夜更制的措施,下周與前線醫生及工會討論,料年底在九龍西聯網試行。至於一家醫院晚間只有4名醫生當值,張偉麟強調,「醫院唔會真空,一定唔只4個醫生當值」,但現時本港中型醫院晚間也有至少16名醫生當值,大型醫院有達40人,若能重組服務及候命制度,晚間當值醫生人數有減少的空間。
葵青區議員兼立法會議員梁耀忠批評,若在瑪嘉烈等九龍西醫院實施,必須相應增加人手,才可把手術集中在日間進行,否則只會令病人輪候手術時間延長;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佘達明則擔心推行會面對各醫院山頭主義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