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統籌局規定新學年所有在本地課程學校就讀的學生,不論是否華人都須修讀中文,以便銜接新高中課程中國語文科。但這政策波及拔萃男書院等有開辦法語課程的名校,非華裔學生無法將法語代替中文,日後推行新高中課程時更難以作為選修科,窒礙學生學習其他語言,本港法語教育恐將消失。 記者:倪清江
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03年提出推行三年制高中時,兩文三語政策應涵蓋小一至中六。教統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發展)陳嘉琪今年初一篇公開文章指出,雖然大學校長會稱特殊情況下會接受學生以中文以外的語文成績報讀,但一般情況下如沒有修讀中文科,報讀大學時可能會遇到困難。
目前中學會考設有法文科,去年有190人應考。除男拔外,另一直資名校聖保祿學校,及主要取錄南亞裔學生的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學(西九龍)也有開辦法文科。
男拔校長張灼祥表示,現時連同附屬小學在內,共有51名華裔及非華裔學生修讀法文。他說,該校提供法文課程已有60年,目前由一名法文教師教導該課程。他上周將教統局的新安排通知有關家長,他們並不反對,但擔心兒子能否應付中文科。
張灼祥指出由於學生必須學習中文和英文,中學時難以兼顧法文,勢令該科變成興趣科;新高中課程規定必修中、英、數及通識教育科外,學生可選擇再選修兩至三科,他們會偏向選讀理科科目,法文難以成為選修科。他相信最終結果是法語教育將會消失,一些非華裔優異生也會流向私立或國際學校,不利學校國際化發展。
可以程度調適課程
教統局指出學生如並非以中文為母語,可因應他們的程度調適中文課程。學生除可報讀新的中學文憑考試外,也可報讀英國中等教育普通證書考試的中文科。新中學文憑考試也會引入英國劍橋評核試的法語等外語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