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ELI點揀掛鈎對象?

衍生創富:ELI點揀掛鈎對象?

新股熱潮方興未艾,近日又有新股的散戶認購部份,錄得逾百倍的超額認購。過往一些熱門新股,好像5行3保,上市後不久便有相關股票掛鈎投資(ELI)登場,成為投資者收集優質新股的另類途徑。
理論上,新股在上市首日已可作為發行ELI的對象,過往一些流通量、市值及市場需求均高的新股,例如中國工商銀行(1398)、中國人壽(2628)、平安保險(2318)等,上市後數周或數日已相繼有ELI推出。
掛鈎正股可說是ELI的靈魂,主宰着年息與接貨風險,但不論新股抑或現存股份,能否成為ELI掛鈎對象,主動權一般在於發行商那邊。其實,所有在市場上上市的相關資產,均可發行ELI,當中包括以交易所上市基金形式掛牌的盈富基金(2800)。
不過,發行商亦不會隨便為股份發行ELI,較慣常的做法,會根據股份的市場需求、流通量、市值等因素,將股份分為多個層次,重磅藍籌股便普遍會被視為一線股份。
能作為ELI掛鈎對象,大部份位列一線或二線之股份,至於一些四五線股份,縱使有需求及流通量充足,但基於其風險較高,故絕少被發行商作為ELI掛鈎對象。

以一二線股份為主

發行商在考慮市場對一隻股份的ELI需求時,會同時衡量需求能否持續,抑或屬於短暫性。因為在推出一隻股份的ELI時,發行商要投入一定的資源,例如要委派交易員管理相關ELI的市場風險,若市場需求只是一次性,便會令成本效益降低。
註:上述ELI數據截至2007年3月14日,以麥格理ELI產品為基準,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
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