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賣地制度,大部份地產商及業界一直強烈要求政府恢復定期賣地,或與勾地雙軌並行,但政府眼見勾地制度為庫房帶來豐厚收入下,未順應業界要求,堅稱勾地機制行之有效。今次只在「雞毛蒜皮」上作改善,將勾地按金減半,並可以銀行保證書代替本票,但業界認為此舉幫助有限。
【本報訊】地政總署署長劉勵超表示,政府已廣泛聽取地產商會、政府及業界等意見,認為勾地制度是市場主導的機制,可讓市場更靈活決定土地供應的數量及推出時間。除勾地外,市場也可透過兩鐵一局,或私人協議取得土地,相信未來絕不會出現供應斷層情況。他還說:「唔用雙軌制,我最近從地產商所得消息,佢哋都冇再強烈要求,你哋可以去問吓佢哋」。
裕泰興轟勾地價欠透明
裕泰興董事總經理羅守耀,昨炮轟優化勾地措施「多餘」。現行的土地政策,問題不是出於勾地制度,該制度只是輔助土地供應,政府卻將它變成單一土地供應方式,逐末忘本。他質疑政府不恢復定期拍賣,反而去優化沒有問題的勾地制度,情形恍如「去優化輔警,卻廢除正規警察制度」一樣可笑。他又斥現行勾地制度並非政府所指的由市場主導,勾地成功與否,須經過政府審批勾地價,但又不披露計算勾地價基準,發展商無所適從。
鄭家純指雙軌並行更健康
早前也有其他發展商如恒地(012)、新世界(017)及新地(016)等,發表要求政府盡速恢復賣地的言論,新地副主席郭炳江便多次強調,雖然短期或無供不應求問題,但擔心情況會在09年後出現。
新世界執行董事梁志堅指出,若再出現長時間勾不到地,才再討論應否定期賣地。但新世界董事總經理鄭家純重申,勾地與定期賣地並行,可以令樓市健康發展。
按金降至底價5%免過數
另外,劉勵超指,為應業界就勾地按金的訴求,認為現時按金水平對勾地者來說是財政負擔,無論成功與否,都要蝕息。政府為減輕發展商,特別是中小型公司的負擔,但又要保證他們確有誠意勾地,將勾地按金由原先勾地底價的10%或最高5000萬元,降低至5%或2500萬元。發展商除依舊可以本票支付外,也可以銀行確認可兌現支票甚或銀行信用保證書支付,此可免發展商「攞真金白銀去勾地」。
羅守耀直斥,降低按金並不是優化勾地政策,而是「鑽牛角尖」。有意投地的發展商,不會因訂金可講價便着意投地。促請政府解釋不恢復定期賣地的原因,清晰土地政策方向。
嘉華國際(173)董事總經理呂耀華表示,減勾地按金,至少可減省成本,訂金改用銀行保證書,還要視乎有關條款才知「有冇着數」。會德豐地產(049)執行董事黃光耀指出,按金制度只是輔助性質,不會即時刺激發展商作出勾地申請。
測量師彭兆基也說,由於按金所涉利息極有限,以按金5000萬元及現時利息水平計,由申請至土地拍出的7至8周之內,涉及利息成本20多萬元,對發展商來說是九牛一毛,根本不會因慳了這筆小數目而令他們積極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