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Dee喺佢嘅個人網誌《打工女孩樂與怒》內,有一段文章對城市規劃、樓價高企等現象有一番感想,節錄部份如下:
「香港是一個沒有家園概念的城市,當然,富有人家除外。
香港地少人多,大多數人都居於高樓大廈上面的『豆腐膶』斗室裏,沒有天台,沒有花園,有一個小小的陽台或窗台,甚至有陽光照射屋內,已經很難得。
去年到了加州,那裏地方很大,每家都是獨立屋,有很大的花園、車房,可以養狗,孩子有地方走動,周末到郊外遠足郊遊,或到超市入貨,帶孩子去朋友家聚會,在家整理花園、抹車、執拾家裏每個地方,淋花剪草,這些看似很例牌的工作,對他們來說卻是一個享受假期的悠閒節目。」
城市設計欠缺感情
「我們很難在香港找到一個可以建設和花心思的地方。建立了感情的東西,最終都留不住,為甚麼要再放感情下去?
街角的小商舖都受不住不斷升值的租金而結業,再也嗅不到熟悉的奶茶和椰撻味,再也吃不到肥婆的水汪汪碗仔翅和燒賣,聽不到生果婆說:十蚊個西瓜好過你飲水。
離開了公屋,在這幢樓住了幾年,除了附近的緩跑徑,找不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樓下的看更也是一個集團,每年都可能不同的。
從加州回來那天起,我便不停造花園獨立屋的白日夢,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有自己的家園,爸爸有地方種花,媽媽有超大的廚房。不去加州,元朗州花園也不錯,300多萬就能實現(編者按,現時普遍要近400萬元),再不然,近一點的錦綉花園吧,300萬頭而已。努力啦,負資產!」
面對近十年嚟樓市浮沉不由己,上文可能亦係你嘅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