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疋布 - 邁克

一疋布 - 邁克

文字界的電影寄生(懶)蟲最近特別精神爽利,因為一疋布咁長的片名比比皆是,填格子單提片名就夠字數交稿,輕鬆得很。最抵錫的當然是《波叔出城:哈薩克鄉下佬去美國搵着數》,較淺窄的欄一行擠不下,十六個字接踵排列還怕聲勢不夠,敦請標點符號助陣──或者自知黑壓壓排山倒海的文字欺人太甚,特別露兩點調劑調劑?這個麻甩佬打側頭看會流口水的「:」,蔚然成為片名界新寵,剛剛落了《香水:一個殺人者的故事》,四月又有《波特小姐:比得兔的故事》。哈利仔的粉絲勿尖叫,你們的偶像沒有偷偷接受變性手術,此波特雖然也與流行兒童讀物有關,卻非正在倫敦舞台展示男身的彼波特──呀,不是畢彼特,拉拉扯扯大有成為3P派對之勢,越說越亂,讀者如果仍然在看,肯定一頭霧水。
當然那位波特先生孭飛的系列名字也非常長,《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和《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等等,擁躉唸來抑揚頓挫如數白欖(潮流興到水尾的rap),門外漢尚未啓齒喉嚨先被字骨卡住,暗暗埋怨怎麼發財立品的原著人不向《逃》看齊。長壽電影系列之中,片名佔香港報刊最多版位的不會不是占士邦,《鐵金剛乜乜物物》已經夠長,親愛的辛康納利退休後接班人換了幾個,名銜還要鄭重冠上「新」,簡直落井下石百上加斤。
輸波叔一個馬鼻的《沉默的羔羊前傳之揭開罪幕》,奇景是挑戰文字大夫虛不受補的教訓,當了左擁「的」右抱「之」的齊人。至於《莎樂的神奇網網》,寧願以babytalk夾硬多霸一個位,也不學內地論論盡盡把人名譯成四個字,簡直是香港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