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服食安眠藥會出現異常夢遊行為,睡夢中突然起床出街駕車、煮麵食甚至買炭回家燒炭等。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警告,有13種處方安眠藥存有上述潛在風險,要求藥廠加上警告標籤。中文大學發現本港至少有10多宗同類個案,服食安眠藥後出現異常夢遊行為的比率超過1%,尤以中年女性及同時患情緒病者風險較高。記者:梁洵瑜 陳沛冰
美國當局所指的13種安眠藥,其中三種在本港有註冊,包括Zolpidem、Flurazepam及Triazolam,衞生署指這三種藥物均要醫生處方,署方將會聯絡藥廠,要求加強標籤警告,暫未有服食後出現事故的報告。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教育總監崔俊明表示,Zolpidem是本港最常用的安眠藥之一,估計每年本港使用約200萬粒;Flurazepam及Triazolam則屬舊一代安眠藥。他指港人服食安眠藥後出現異常夢遊行為的情況普遍,一間公立醫院曾接獲一名病人服食過量Zolpidem後駕車,被交通警截查,幸好沒發生交通意外。
港六萬多人常規地服食
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正就安眠藥出現夢遊問題進行研究,該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方日旭指出,在精神科專科門診千多名服食安眠藥的病人中,至少有10多人曾出現異常夢遊行為,比率超過1%;其中以30至50歲女性、同時服食抗抑鬱藥的人士較多。
方指出,最常見的是「夢食」行為,即睡夢中起床進食,「有人起身入廚房煮即食麵食、食朱古力,又有人瞓醒之後見到床上有生果皮、飲剩嘅維他奶。」也有人會夢遊時開啓電器等,這些病人事後對夢遊行為一無所知,暫時未有個案出現意外。
不少港人都有失眠的問題,中大以往的調查就指一成人口有失眠問題,當中更有1.1%表示有定期食安眠藥,方日旭指,按本港人口推算,即約六萬多人常規地服食安眠藥,該些覺得自己睡眠不理想或有失眠問題組別,服食安眠藥的比率分別有2.3%及5.4%。方日旭表示,暫時仍未理解服食安眠藥後異常夢遊的原因,呼籲市民必須諮詢醫生才可服食。
代理商指已列明副作用
世界各地均曾發生異常夢遊事件,美國羅德島眾議員的帕特里克.甘迺廸(PatrickKennedy),去年5月夢遊駕車往國會山莊「投票」時失事撞向防撞欄,幸無大礙;台灣有婦人服食安眠藥後夢遊暴食,更有母親夢遊時把嬰兒浸泡熱水中,令孩子嚴重燙傷。
三種本港有售安眠藥的藥廠或代理商均表示,沒接獲香港市民服食藥物後出現夢遊的情況。代理Zoplidem的賽諾菲安萬特指,該藥的包裝已列明可能引致夢遊駕駛的副作用,並跟隨FDA的指引再加強。Triazolam及Flurazepam的香港代理商指若衞生署要求加強警告,該公司會跟隨。
服用安眠藥後出現的夢遊異常行為
‧駕駛汽車
‧在居所露台躍下死亡
‧毆打妻子
‧在家中抹地
‧把嬰兒浸泡熱水,令嬰兒遭燙傷
‧在家中煎蛋、炸薯條、煮即食麵
‧落街買東西,有個案買炭回家燒炭自殺
‧狂吃東西,例如米飯、朱古力、生果及麵
‧不停致電朋友
‧在家中來回踱步
資料來源:綜合本地個案、醫生診症實例及外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