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曾叱咤華爾街、多番準確預測利率走勢和美元滙價去向之風雲人物,人稱之為Mr.Doom(筆者且譯做「末日先生」)的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首席經濟師(後來成為該銀行董事總經理兼母公司副主席)亨利.考夫曼(HenryKaufman),是筆者非常敬佩的高人。
他於周二出席紐約一個宴會時發表演說謂,包括企業及家庭,已將「資金」(liquidity)和「可動用信貸」(availablecredit)之分別混淆──前者是現金,即在銀行或口袋中可動用作投資的資金有多少;後者是信貸額度,包括用資產抵押或利用槓桿原理作炒賣所借回來的資金。
似乎人們已把兩者當作是同一樣東西了!
此外,科技及資訊發達,加上資產證券化,刺激人們風險胃納(riskappetite)增加,這是由於信貸異常容易所致。
然而,通過衍生工具運作之這類所謂「風險管理模型」,通常假設市場基本因素不變才能立足,卻忽視了金融市場結構之改變所帶來之風險,加上此類模型(因通過槓桿)可為投資者帶來豐厚利潤,故與風險亦成正比例,越「碌」越大,卻漸漸地把正確的判斷和理由拋諸腦後。
今年80歲的考夫曼選擇在13不祥日發表上述言論,華爾街股市便來個「插水」表演「贈興」,可能是聽到這鏗鏘有聲的講話吧!
筆者於3月10日「兵賊齊玩搖搖板」欄內指日圓與美股關係──你落我上、你升我趴地,巧合的是,考夫曼博士則在其演說中提到,金融全球化硬將未必相關的資產其浮沉扯在一起(可能暗示標普500升跌與美元同步、日圓背馳),這豈不是與冠一所說的「搖搖板」理論相脗合?
至於文前所指的資產證券化嘛……次級按揭信貸環節「爆煲」,會否蔓延至衍生工具市場?不容抹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