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飲藥水誤吞樽蓋膠圈

婦飲藥水誤吞樽蓋膠圈

【本報訊】繼將軍澳前日發生婦人懷疑利用一把七吋長牙刷「扣喉」時,不慎將牙刷吞落肚罕見意外後,黃大仙橫頭磡樂富邨昨晨亦發生類似誤吞異物事件。一名婦人昂頭飲咳藥水時,誤連樽口膠圈吞下感到不適送院檢查,救護員指膠圈體積細小,事主有機會自行排出體外。

照X光發現已到胃

飲藥水時誤吞咳藥水樽樽口膠圈婦人姓余(50歲),與丈夫同住樂富邨樂泰樓21樓一單位。據女事主事後表示,昨晨9時許,她起床後感到喉嚨不適咳嗽,由於情況不算嚴重,她於是決定自行治理,由雪櫃取出一支早前到政府診所求診時取得、仍未服完的咳藥水飲用。
余婦指,由於五吋高藥水膠樽內,僅餘下足夠一次份量的咳藥水,故未有使用茶匙量藥。當她昂頭將樽內咳藥水一飲而盡時,疑一時不慎,將樽口上一個直徑不足一吋、用以在藥水樽未開封時鎖緊樽蓋的圓型膠圈同時吞下。
余婦誤吞膠圈後喉嚨疑被割損感不適,加上恐怕膠圈可能會對內臟造成危險,即時報警求助,事後由丈夫陪同送院檢查。救護員趕至安慰她說,指膠圈體積細小,有機會自行排出體外,着她毋須過份擔心。
經院方以X光檢驗,證實膠圈已落到女事主的胃部,她目前留院讓膠圈自行排出體外,情況滿意。
有醫護人員指出,喝咳藥水最好利用茶匙來吞服,切勿直接以樽直接入口,因份量或出現偏差外,膠邊位亦容易割傷飲用者的嘴部。
誤服物件下肚時有所聞,前日將軍澳廣場一名姓劉歲婦人疑以牙刷扣喉時,誤將牙刷吞入胃中,驚惶失措送院,醫生利用胃鏡將整支牙刷取出,事後女事主亦無礙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