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碟回歸!CD市道淡靜,再次流行黑膠碟。以為玩黑膠碟是年長一輩,錯!好多後生仔都係黑膠Fans㗎。碟評人李廸偉說,舊黑膠碟以母帶錄音,音樂感高,原汁原味。現今就以數碼錄音入硬碟,感覺就如一個化了妝的靚女,少了原有的味道。本地黑膠碟大多是美國及日本製作,成本每張約$80,而封套製作成本和碟差不多是1:1,甚至貴過碟,整體價值比CD高。
記者:馬靜兒
攝影:楊錦文、陳陶鈞
似真人面前彈奏
David 職業:攝影
David經常往外地工作,可以在不同國家逛唱片店、在跳蚤市場尋寶。問他愛聽甚麼類型的音樂,「好雜,電子音樂、爵士樂。聽CD好似有一層玻璃,無真實感覺,聽黑膠碟似有真人在面前彈奏。聽黑膠碟要有閒情,一隻碟聽20分鐘就要轉碟,是一種享受,唔似聽MP3的即食文化,成件事好唔同。近7、8年多了很多賣配件的地方,因為流行捽碟,就是這樣將黑膠碟帶返音樂的市場。」
David說他記得每一隻碟在哪裏買回來,或者是朋友送給他,所以每張都有感情。「以前的碟設計特別,有些是PictureDisk,有些是不同顏色的碟,甚至做成超薄的碟,任何設計都有。」他平日最愛鑽進深水埗鴨寮街的二手唱片店。「喜歡黑膠碟的人一定識得阿Paul,佢以前在鴨寮街擺地攤,專門買賣二手黑膠碟,後來搬上樓,我經常在那裏找到好嘢。」
18歲月花$3,000買黑膠碟
人志 職業:學生
18歲的人志迷上黑膠碟5年。「知道自己過度沉迷,卻又無法自拔。」家中有3,000張黑膠碟。為買碟,人志讀緊書都做多份兼職賺錢買碟,平均每月花$3,000買碟。他講起黑膠碟就如數家珍,自言不是老鼠樂迷,任何音樂都聽,聽黑膠碟好有要求。「我對70至80年代的音樂最入迷,喜歡澳紐音樂,而搖滾和拉丁都是心頭好。每年會去悉尼入貨,因為澳洲經常Overproduce黑膠碟,推出半年,價錢會回落,執好多平貨,香港的音樂就喜歡粵曲和尹光。」
人性感覺
Rozzroize 職業:GraphicDesigner
Rozzroize是兼職DJ,他說自己不是音響發燒友,注重音樂多過音質,愛黑膠碟是愛人性感覺,最瘋狂每月花$7,000買碟,但現時會精選一點,買喜歡的Band或Producer的碟。
14歲開始買黑膠
Laz 職業:時裝店負責人
「14歲在英國開始買黑膠碟,最愛電子音樂。因為跟朋友開Party會當DJ,負責捽碟,大多買Single。」千多張黑膠碟散落在公司、屋企和朋友的家。「月花$4,000買碟,Mass的碟會揀譚詠麟《愛情陷阱》和Beatles。」
買黑膠熱點
二手店 $10有交易
網上討論區好多人提及阿Paul,無店名無招牌都好多人都識路上去尋寶。全舖被不同種類、不同年代的二手黑膠碟包圍,要找目標的黑膠碟,就要跨過大堆唱片,咪話唔辛苦。古典、爵士、管弦樂,日本碟、歐美碟、香港碟都有,最平$10有交易。
Paul(98417136)
地址:深水埗長沙灣道239號惠康大廈5字D
旺角上樓舖 西裝友朝聖
黑膠碟來自歐洲、台灣、美加澳紐,流行曲到爵士樂都有,因為地點方便,很多西裝友和年輕人光顧。
三通音樂(27966373)
地址:旺角彌敦道610號荷李活商業中心8樓802室
大眾啱聽HMV
HMV只有兩個貨架,種類和數量較大眾化,$80都有交易。
碟評人李廸偉黑膠榜
三通音樂(2796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