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教院風波的獨立委員會主席胡國興,竟在聆訊剛展開不久,才忽然「醒起」本人身兼截取通訊及監察事務專員,與委員會調查對象、現任廉政專員羅范椒芬有長期工作關係。
令政圈更大惑不解的是,胡官整項任命程序,經過律政司、行政會議、特首討論,卻一直無人發現胡官潛在利益衝突問題,有立法會議員歸咎特首曾蔭權急於成立委員會,抗衡立法會而累事。
層層把關都睇漏眼?
有資深法律界人士形容,今次政府任命胡國興出現「蝦碌」,根本難以想像,「律政司有司長黃仁龍同大班律師把關、行政會議入面都有夏佳理、廖長城兩個法律界猛人,咁都睇漏眼?真係唔知點解,最奇仲係胡官冇理由聆訊前先忽然記起,自己做主席可能有利益衝突!」
有立法會議員分析,由於當時曾蔭權急於在立法會開會討論教院風波前出招,合適擔任主席的法官中,胡國興又是最「就手」人選,所以才未經詳細考慮,就急急出台,加上調查原先矛頭指向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到近日才發現羅范椒芬嫌疑更大,相信胡國興這時才發現出了問題,遂急急申報利益。
不過,政府現時要更換委員會主席也非易事。另一名法律界人士說,目前司法機構鬧法官荒,就算政府找到合適法官人選,司法機構也未必肯輕易借將。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