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即使電影中有一兩句粗口,對少年兒童未必有害,但沒有豈不更好?又或者不讓子女看到講同性戀的電視專題製作,不是更好?
美國圖書協會每隔兩年就舉辦一次的「禁書週」活動。活動中列舉曾遭人要求禁讀之書,提出所謂「禁書單」。「禁書週」標舉的宗旨是「發展自我,向禁書敞開心胸」。「禁書週」鼓勵人們讀禁書,鼓勵大家向學校的圖書館送禁書,因為主辦者認為讀禁書不但無害,而且有益。
舉辦「禁書週」的精神在於:真正的脆弱與危險不在於閱讀異類書籍、異端書籍,而在於不讀禁書,只閱讀某類被認為正面的書。
讀禁書有什麼好處?它可以激發公開而誠實的討論,了解並辯論人生議題,學習在千變萬化的社會處世,鼓勵創意,認識與察覺文化差異等等。讀禁書不僅極為正面,而且有必要。因為如果我們對一些話題,比如性或同性戀的話題,缺乏誠實而公開的討論,沒有真正的了解認識,卻私底下講個不停,又或者我們對人生、對變動的社會只有近乎天真的了解,在這樣「純淨」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怎樣應付變化多端的社會?
早幾年,在美國「禁書週」中,提到當時被最多人要求禁讀的書,竟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質疑者指摘這系列小說是巫術手冊,不符合基督教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對兒童有不良的影響。
這世界真是什麼人都有,許多人都會打扮成道德家,為少年兒童揀這樣,禁那樣。這是真正的脆弱與危險。廣管局中人,就是這類危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