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國際城市,還有北京和上海,興起一陣商管熱,除了大學爭辦MBA課程,書店熱賣美式商管書籍,例如《哈佛管理學心法一百條》,《領袖學心靈雞湯》等即食書籍之外,顧問公司開壇講課,金句Sound-bite,故事引例,引用得最多的一個洋菩薩,是一個叫卡內基的美國鋼鐵大王。
關於這位卡內基,據說有很多成功的小故事──講大道理,不是應該由講故事開始嗎?據說美國費城的一天,傾盆大雨,路上行人紛紛避走,一個八十歲的老婦人,顫抖着走進一家百貨公司的大堂避雨,由於她衣衫襤褸,所有售貨員都瞪着一雙白鴿眼,視而不見。
然而一位年輕的售貨員走過來,充滿愛心地問:「媽姆,我能為您做什麼嗎?」老太太有點不好意思:「不用了,我躲一會兒雨就走,給您們添麻煩,真對不起。」年輕人笑笑,回頭端來一把椅子,請老太太坐下:「雨不知下到什麼時候,您累着啊,坐着休息就是了。」
雨過天青,老太太滿口道謝,向年輕人要了張名片離去。幾個月後,百貨公司總經理約翰收到一封信,指定這位年輕人去蘇格蘭領取一座古堡遺產,加上幾家用品採購的代理權。原來,信是老太太寫的,她是卡內基的母親。
這類小故事,一聽就令人覺得是吹水之作。第一,太過富有「好心有好報」的因果循環色彩,是一個書生,放生了一尾鯉魚,而鯉魚化身為美人以身相許並助他考中狀元的中國民間故事的翻版。
其次,這類小故事會在小地方露餡,例如,約翰是名字,不是姓氏,而且卡內基的母親怎會把一座蘇格蘭的古堡送給外人?美國人都預立了遺囑。這類童話故事,金山銀山的,充滿「中六合彩」的願景投射,具備一切暴發心理特色,是假的。
還有一個故事是這樣:一家美國公司聘人,面試應徵者。面試的房間,門口有一個小紙團。進來面見的人,個個視而不見,坐下來誇誇而談有什麼大志願景。最後,一個儍儍的畢業生進來,先彎腰拾起那個小紙團,到處找垃圾桶。
此時面試的老闆大喜:「恭喜你,請你打開小紙團吧。」大學生打開,字條寫着一句話:「你辦事一絲不苟,注意到地上的垃圾,你是我們要錄用的人,明天開始上班吧。」原來老闆就是卡內基。
這樣的小故事,也是瞎編的,因為太過富有隨地拋垃圾的「中國國情」,編造故事的人,用了自己的眼光看這個世界。
沒有改成一進大門,地上有一口痰,畢業生掏出自己的手帕俯身親手抹去,有如韓信胯下之辱故事的現代翻版,已經很自制。
據說,宣揚大道理,都要由小故事開始,但亂買商管工具書,看見這類關於卡內基的故事,就可以把書扔掉,甚至見到卡內基的名字,都不必掏腰包,這個卡內基,是由中國的假洋鬼子扮的,他才一百天斂財速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