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有23國家或地區發行塑質鈔票,製作過程遇有重重困難,使用者不適應也發生不少笑話。
金輝錢幣郵票公司負責人陳太昨日表示,業界流傳一則在落後國家剛推行塑鈔時的趣聞,有食肆誤把塑質鈔票存放在高溫位置,最後「見財化水」,「收工計數先發現,成叠銀紙熔晒,縮埋一嚿。」
全面使用塑鈔的國家包括澳洲、新西蘭、羅馬尼亞及越南;中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則有部份鈔票使用塑膠製,其中泰國的50銖為塑鈔。金管局副總裁蔡耀君指出,當地市民初期未能適應,常在摺鈔票時用硬幣壓摺痕,摺得「貼貼服服」才罷休,結果經常刮破鈔票。長居泰國的旅遊專家胡慧沖則為塑鈔辯護,指其較紙鈔衞生及耐用,「唔會又臭又皺,試過成個袋整濕咗,啲膠銀紙竟然仲用得,紙幣就冇晒。」
美國實驗後擱置
美國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卻未有發行塑鈔。當地曾於97至98年進行試驗及評估,在實驗室進行多次壓碎實驗時,發現鈔票上用作防偽的光影變化箔膜(opticallyvariabledevices)出現破損,最終擱置推出塑鈔計劃。
台灣曾於99年6月推出3,000萬張面值50元台幣的紀念版塑鈔,瞬被換光,惟其後發現部份塑鈔的國旗、梅花等使用光影變化箔膜技術的圖案不堪搓揉而脫落,當局事後被批評未能充份掌握印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