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號召禁絕「國罵」、「京罵」,一時間反而令網上的國罵、京罵多了起來。「他媽的」被中國文豪魯迅列為國罵,但字面上早已被刪去髒字,同廣東話的「你老母」異曲同工;反而,以往號稱罵人可以不帶髒字、罵得有藝術的北京人,竟讓「儍B」成為京罵,是帶了髒字的。
粗口成人笑話熱爆網絡
網上有個關於國罵的笑話:三國時期,魏蜀兩軍對陣。曹操先派蔣干與諸葛亮交鋒。亮見蔣干前來,問曰:「干,你娘好嗎?」蔣干只好低聲回答:「好。」但氣得滾鞍落馬。曹操親自上陣。亮又問:「操,你媽好嗎?」曹操聽後,吐血而亡,魏兵大敗!網民說,這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國罵的經典之作。
這類隱含粗口的成人笑話,向來是網絡上的熱點。中國方言多,各具特色的粗口也多。有些地方視「死老鼠」為極侮辱性的粗口,但聽在外地人耳中,可能不覺得有甚麼粗鄙。
球迷在球場看到熱血沸騰時,衝口而出的歡呼或責罵,往往就是當地最具特色的話,不見得是粗口,比如,上海人罵「憨大」(上海話的發音似普通話「港督」),重慶喊「雄起」,天津叫「貝兒貝兒」等等。
《秋天的童話》港罵被刪
對於北京有意禁絕國罵、京罵,網民分為兩派,支持者多以國格來看待運動場上的罵聲,認為觀眾席上出現國罵、京罵聲浪,有損國人形象,甚至呼籲立法禁止;反對者則以捍衞國粹為由,認為「他媽的」根本不是粗口,只是有中國特色的「語氣助詞」,沒有美國國罵「Fxxk」那樣粗鄙。
其實,香港政府在禁絕「港罵」上的舉措,比之內地政府部門是有過之而無不及。20年前的電影《秋天的童話》因有「你老母」等台詞,在電視重播時就受到非難,甚至要剪去相關對白。而內地1950年代拍攝的電影《渡江偵察記》也有解放軍大說「他媽的」,近日中央電視台播出這齣戲時,據說並未刪剪「國罵」,也未聽聞有人投訴。
可見,以國粹看國罵,未免太過抬舉;以國格看國罵,又未免小題大做。國罵、京罵,只是符合國情的一種情緒的宣洩而已,雖然出現在向全世界直播的球場上,的確不雅,但就算動輒以國家形象、民族形象來檢視,也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