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 蔡瀾

快 - 蔡瀾

台北的故宮博物館重新裝修,舉行一個宋代展,有些作品因接觸到空氣會損壞,只在六十年才展示一次,我畢生之年也不會另有機會,乘機辦了一個旅行團,特地跑去看看。
臨摹過黃庭堅的《松風閣》,以前都是普通版本,只能觀其形。後來日本二玄社用最先進的大型相機拍下,印刷成精美的仿製品,看出筆劃的重叠處,知道從什麼地方下筆。當今仔細觀察真跡,更有所頓悟。
蘇東坡的字也不少,更多米芾的尺牘,蔡襄的留下不多,宋四家算是這次看得最齊了。
對陶器的知識不多,這次展出的汝窯,全球也只剩下五十多件,故宮藏的二十多,再向世界各國博物館借來十多件,一次過看了,更為難得。
同行的團友陳先生,是香港鑑賞古物的專家,我看了字畫後死都跟着他身邊,聽他的解釋,得益甚多。
精神糧食到底沒有實在餐飲那麼誘人,我們除了看故宮展出,還大吃特吃,去的都是地道的台灣菜館,台灣人叫為「辦菜」的,是種到會的菜,這種廚藝已是逐漸消失,當今全台灣能做得好的大廚,十指可數。
古物留下,美食一失傳了就不復在,我一直呼籲保護瀕臨絕種動物之餘,也要保護傳統的廚藝,但這似乎行不通,年輕人不懂,也不好學,還是能吃多少就多少了。
台灣傳媒也真的厲害,這三天行程,不斷地報導,不單是報紙,電視新聞最犀利。消息一傳出去,你家有,我家沒有怎行,記者攝影隊蜂擁而來,弄得團友們有點不耐煩,實在對不起他們。
發現台灣的媒體,報導得比香港更快。像我們一點鐘吃午飯,攝影隊前來拍攝,外面停了一架轉播車,將片段即刻剪輯,兩點鐘的電視新聞就播了出來。香港的還要拿回公司慢慢編過,晚上出街已算好,大多數要等到翌日看晨早新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