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摸上手滑溜溜、有一個搶眼的透明洞,這不僅是一張防潮、防皺的膠片,更是全港首張10元塑膠鈔票。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宣布試驗發行10元塑鈔,新鈔沿用紫色10元「花蟹」的設計,最大突破是加上「透明窗口」。「膠花蟹」料今年六月回歸10周年紀念前面世,首年發行約1億張。若試用反應理想,政府會考慮發行其他面額的塑鈔。 記者:雷子樂、白琳
金融管理局昨宣布,財政司司長已取得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的批准,試驗發行10元塑鈔。記者昨觸摸「膠花蟹」樣本,鈔票背面平滑如鏡,正面左上角的「10」字銀碼、右上方的「HongKong」字樣保留「紙花蟹」的凹凸感。金管局副總裁蔡耀君表示,塑鈔增添最少四個新防偽特徵,包括在透明窗口上印有銀碼「10」、近似水印的紫荊花透光圖像、在不同光暗下會呈現粉紅或紫色的絲帶圖案。此外,銀紙正面右下方有「10」字透光圖像。
防潮防污可用9年
蔡耀君解釋,由於新鈔同時保留了反光色帶、隱藏式銀碼等防偽特徵,現有的紫外光燈等驗鈔儀仍適用於塑鈔。「膠花蟹」以聚合物微粒製造,經製成基片、進行平版、凹版印刷、上光等多個製作程序,成本為5.6角一張,較紙鈔貴3至4成。但由於塑鈔的壽命長達9年,是紙幣的3倍,長遠而言,金管局每年可節省4成印鈔成本。
膠花蟹的好處是防潮、不吸水、油和汗,堅韌程度高不易撕裂,沾污了可以濕布清潔,甚至經得起洗衣機的「考驗」。金管局助理總裁劉應彬笑說,「相信喺街市會好受歡迎」。本港推出的塑鈔更可在各種氣候環境中保持穩定,但當溫度超過攝氏120度,鈔票會輕微收縮。蔡耀君指出將塑鈔對摺後,仍會微微彈起,呼籲市民別用硬幣「壓到張銀紙有摺痕為止」,破壞塑鈔。
發行億張試用2年
現時本港約有1.5億張10元紙幣,首批膠花蟹今年5月完成印刷,預料回歸紀念前,即6月推出市面。新鈔暫時在瑞士印製。劉應彬估計,首年會發行約1億張塑鈔,佔市面流通量約6成,即每個月推出約1至2千萬張。金管局會在兩年試用期內進行檢討,評估公眾接受程度、塑鈔耐用程度,如效果理想,或會在其他面額貨幣發行塑鈔。推出膠花蟹後,10元硬幣及紙花蟹仍會繼續在市面流通。
唐英年表示,塑質鈔票較清潔、耐用及具有較高的防偽效能;由於使用壽命較長,質料又可循環再用,較符合環保原則。
蔡耀君表示,紙鈔有大量油墨及金屬線,不能循環再造,但塑鈔經分解後可再造成不同的塑膠產品。此外,澳洲、新西蘭等地採用塑鈔後,偽鈔數目分別下降了63%及96%。
收藏家彈舊鈔核突
金輝錢幣郵票公司負責人陳太指出,塑鈔好處是印刷色彩奪目,獨有「透明窗口」防偽設計也深受錢幣收藏者歡迎。不過,業內有意見指塑鈔容易遇熱變形,而且較厚,不便大量攜帶,她又指02年發行的10元「花蟹」紙幣備受批評,預計不會因塑鈔推出而搶高價錢,「嗰隻藍好核突,直情係『攞命藍』,冇人鍾意。」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表示,塑鈔較紙幣耐用,長遠而言確有利環保。但他指出現時經濟好轉,市民很少用10元封利是,「相信要等到推出廿蚊塑鈔,先對環保有直接幫助」。中銀香港及渣打銀行發言人對發行塑鈔持開放態度,要視乎推出後公眾反應才作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