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天然草足球場改建為人造草足球場,提高使用率之餘,可以更環保?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計劃大肆將天然草地足球場改建成為第三代人造草(仿真草)球場,署方聲稱,仿真草毋須使用殺蟲劑及化學肥,較天然草更環保,但環保專家批評官員的言論以偏概全,見樹不見林,以為只有不用農藥才是環保,卻罔顧天然草地會蒸發水份,緩和城市熱島效應的功能。
水份蒸發令氣溫下降
康文署署理助理署長黃達明最近指出,五個分別位於跑馬地、黃竹坑、摩士公園和九龍仔公園的足球場,由天然草改建成仿真草後,已陸續於今年對外開放,署方計劃今年內再將7個足球場由天然草改建成仿真草。
所謂仿真草是將屬膠質的人造草植入特別纖維基底,並加入沙粒和橡膠粒,不論質感、足球回彈和速度都與天然草接近。黃達明說:「相對於真草足球場,人造草地足球場的損耗較少,因此維修費用更便宜;加上毋須使用殺蟲劑、除草劑或化學肥,故更為環保。」
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則指出,天然草地其實不僅有草,還有草下面的土壤,會在下雨天或灌溉時吸收水份,陽光一曬,水份便蒸發出來,令附近氣溫下降,達到調節區域微型氣候的功能。
詹志勇強調,保養球場天然草,可以用天然物料製成的殺蟲劑,雖然藥效「冇咁勁」,但已有足夠除蟲功能。相反,香港近年越來越熱,原因之一是舊的天然表面,如植物、土壤等,在城市發展中被改建成混凝土、柏油或人工草地等人造物料,既不用灌溉,即使下雨,下面的土壤亦無法吸水,更不用說蒸發水份降溫了。
他指出,東京目前正大規模投資將公共場地中的混凝土、學校硬地「鑿走」,重新鋪泥鋪草,為的就是要減少熱島效應:「點解人哋咁聰明,將過往嘅錯變做對,我哋就後知後覺,將原本對嘅嘢變錯呢?我哋啲決策官員細眉細眼,剩係以為唔落農藥就係環保,點知草地越少,天氣越熱,市民個個開冷氣,增加燒煤發電,結果二氧化碳同懸浮粒子越來越多,形成一個循環,呢個先係大問題呀!」
記者:蔡志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