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眺望:揭幕 - 方卓如

國金眺望:揭幕 - 方卓如

早兩個星期如果大家有看電視,可能會留意到美國有單新聞,是有關幾間投資銀行的員工,涉及內幕交易。鏡頭所見,幾位平日應該趾高氣揚,高薪厚祿的券商職員,戴上手銬,頭耷耷的被調查員帶走。人道影像勝過千言萬語,這幾個鏡頭,發人深省。
內幕交易,背後假設是必賺無疑。如果有人利用內幕消息入市反而損手爛腳,直情是有辱家聲。必賺無疑的交易,誘因太大,而且入罪並不容易,所以難以禁絕。以往盯着交易有關的參與團體,就是監管者的撒手鐧。但自從美國這單內幕交易調查,以及看過今期《經濟學人》,監管機構大概要多請一百幾十人,準備擴大調查範圍。因為涉案者,原來可以包括法規部,甚至是街外黑客。
券商的法規部,可以是權傾朝野,又可以是無人地帶,視乎券商大細,以及出事前科而定。體積龐大,有錢有名,能夠招兵買馬。假如人多勢眾,聲音自然較大,前線trader放肆都會有個限度,如果公司細小,勢孤力弱,compliance可能主力是填表申請牌照,以及作為trader與監管機構間之傳訊信差。如果公司曾經出事,差點拉人封舖,可以即時為compliance注入潔淨動力,手持令牌,隨時入Board坐Ex-co,成間券商任你管。
但從來compliance與內幕消息是沾不上邊兒。內幕消息由始作俑者,周圍的顧問團隊,到外判的專業人士,如果再要去到compliance,這塊幕已經被揭起得七七八八。如果連compliance都有內幕消息出賣,這單消息就並非自動送上門,必定是主動出擊,探料索秘。
不單止compliance可以作反,依《經濟學人》所述,黑客入侵偷取新聞稿先睹為快,一樣可以透過內幕交易致富。發新聞稿差不多是整張幕完全揭開的那一刻,到新聞稿草擬妥當到即將見報,坊間流言基本上已傳到路口擦鞋仔耳邊。如果連偷看新聞稿這一剎那的內幕消息都可以被捉到,SEC接近無所不能。香港能否學到SEC的威力?每單收購合併的消息公布前,股價勁升然後停牌,幾成慣例。至於有幾多內幕交易罪成,可以上網數數。所以電視上券商頭耷耷的畫面絕無僅有。有的,只會是沒有收到消息,錯過賺錢機會而令人頭耷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