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周因恒生指數成份股在今日改動,在最後30分鐘出現異常波動,由於特殊因素所影響,所以意義不大。而更重要的是,一兩日的跌市,並不可以反映後市的去向,投資者要留意的是影響恒指的因素,到底有沒有改善。
首先要談論一點是,要估計底位在哪裏,仍然是不科學的做法,因為市場仍然有極多不明朗的因素存在,當中包括美國的房地產問題,另外雖然日圓近日持續回軟,但美元兌日圓只是近日的跌浪中,反彈了一半,如果升勢未能持續,再度下試115的水平並非不可能,所以套息交易的陰影,仍然揮之不去。最後就是資金外流的情況會否在短期內惡化,雖然拆息在4.2厘遇到阻力,反映資金外流情況不太嚴重,但投資者不能不防。
事實上,如果從技術走勢分析,恒指的反彈目標可達19400至19600之間,亦即現時恒指最多尚有超過200點的反彈空間,既然如此,投資者太早斷定大市已擺脫弱勢,而否定現時大市只是運行反彈浪,似乎有點武斷。因為從過往的歷史分析,當大市出現如此急的跌勢後,通常都會出現一個反彈,再而下試低位,才會完成整個跌浪。故此,就算投資者真的急於撈底,亦不應急於一時,因為恒指絕對有極大機會再度下試18500至18600水平,屆時看一看市場的氣氛是否可以穩定下來,才考慮是否入市似乎更佳。
而且,從投資氣氛去分析,現在港股似乎亦未到見底之時。雖然俗語有云:「恐慌時買入,瘋狂時沽出」是一個上佳的投資策略,但不少投資者,甚至乎市場的分析都沒有好好搞清楚,恐慌的定義並非來自指數跌了多少,而是應該考慮到底還有多少投資者仍願意入市。就近日所見,不少投資者撈底的意欲仍然十分強烈,甚至乎覺得大市在下跌超過2000點後,港股的價值已處於極便宜的水平,但他們卻從沒有考慮過恒指今次的升浪是由15200點開始起行,5700點的升幅,調整2200點是否足夠,的確見仁見智。
減持較增持更着數
亦正因為市場撈底聲眾,這樣的市況似乎仍未到達恐慌,反而由於投資者失去了警覺性,瘋狂味道卻聞到一點,故此如果要在這樣尷尬的關口上,作出投資決定,減持手上的股票,似乎比增持手上的股票更為着數。當然,不同投資者有不同的策略,如果長線投資而年期以1年以上作為起步點,現時吸納優質藍籌、國企風險着實不大,因為1年內這些股份要由現水平上升20%,應該不是一件難事。但如果投資者的投資策略是3個月已覺得十分漫長,那麼忍手仍是一個上策。